每三秒一個女孩童婚

在香港街頭,隨處可見背著書包的女孩,牽著父母的手上學,蹦蹦跳跳,無憂無慮。對於她們,結婚是一件遙遠的事。香港人趨向遲婚,男女的平均結婚年齡分別為30.9與27.7歲,結婚亦是一生中最重要與幸福的時刻之一。但世界上卻有另一群女孩在幼年時便被逼嫁給陌生男性,早早為人妻、為人母,被剝奪了屬於她們的童年時光及未來。

童婚侵犯女童人權,國際人權法及許多國家的法律均禁止童婚,但不幸的是,在很多發展中國家,童婚問題依然非常普遍。 

何謂童婚?

「童婚」是指婚姻雙方或一方為18歲以下兒童,不論根據民事、宗教或習慣法締結,有或無正式註冊。

全球現狀

  • 現時,全球已有6.5億兒童新娘(在18歲以前结婚)
  • 每年,全世界約有1,200萬女童早婚,即每三秒一名
  • 每5個女孩就有1人未滿18歲前結婚
  • 每年有近1,600萬女孩在15至19歲生育,而懷孕與生產時引起的併發症是15至19歲女童死亡的主因
  • 沒有受過教育的女童在18歲前結婚的比例是具有中學教育程度女童的三倍

Latifa在六年級時被迫結婚,十分傷心。

童婚率最高的十個國家

國家

童婚率

尼日爾 76.3%
中非共和國 61%
乍得 60.6%
馬里 53.7%
莫桑比克 52.9%
布基納法索 51.6%
南蘇丹 51.5%
孟加拉 51.4%
幾內亞 46.5%
尼日利亞 43.4%

*來源:UNICEF global databases, 2021, based on Demographic and Health Surveys (DHS), Multiple Indicator Cluster Surveys (MICS) and other national surveys, 2014-2020

產生原因

  • 貧窮:生活貧困,父母難以供養女兒,便會安排其出嫁以減輕家庭負擔,並認為這對女兒和家庭都是最好的安排。在某些地區,新郎需向新娘家送上「聘禮」,亦令許多父母希望女兒盡快成婚,從而獲得額外收入。
  • 性別不平等:在許多地區,女性形象僵化,女童價值明顯低於男童,大部分人認為女童不需要接受教育及學習技能,責任就是結婚、生育和照顧家庭。
  • 傳統文化及習俗:文化及宗教習俗使童婚這一現象陋習難禁。例如在印尼,近九成印尼人信奉伊斯蘭教,伊斯蘭教法對婚姻沒有年齡限制,達到青春期身心成熟就可結婚。而在某些村落,村民普遍認為女童未能在15歲前出嫁便是生活悲慘的「老處女」,並可能遭遇厄運。
  • 錯誤觀念:許多父母擔心女童進入青春期後會遭受性暴力及其他傷害,便會安排女兒盡早嫁人,並相信這可保護女兒免受性侵犯及未婚先孕。
  • 兒童保護權益的缺失:不健全的法律和有罪不罰的風氣也有助推動童婚。印度洋、太平洋等地區的許多國家不設結婚年齡限制,或雖設最低結婚年齡,但女童仍可在獲得父母同意後結婚,許多國家亦缺乏有效的出生和婚姻登記系統。

女孩在世界各地都面對著性別與年齡的歧視。

對女童影響

  • 過早承受照顧家庭的重擔,失去童年
  • 無法繼續接受教育
  • 沒有機會獲得職業和生活技能,深陷貧困
  • 身體和心理沒有做好準備就要面對早孕和生育的風險
  • 更易遭受暴力、虐待及强迫性行為

18歲的Senzeni與她三週大的女兒Hannah。

打擊童婚

國際研究顯示,打擊童婚最有效的政策包括:

  • 讓女孩留校並接受具質素的教育
  • 在社區宣傳反對童婚的訊息
  • 解決收入不穩定和貧困根源
  • 鼓勵政府制定相關法律、政策和保護系統
  • 幫助女孩獲得醫療衛生服務和避孕知識

國際培幼會的工作涵蓋以上各個方面,幫助女孩遠離童婚厄運。

您的參與

我們生活在發達的香港,但我們也關心發展中國家的女童!您同樣擁有改變她們未來的力量!您可以:

  • 了解更多有關訊息,留意相關新聞,與家人朋友分享討論反童婚資訊,支持或組織反童婚運動
  • 關注並參與培幼會的「愛·女孩」活動,例如「愛·女孩」鉛筆捐贈活動
  • 助養女孩,幫助她們改善生活,接受教育。

捐助女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