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地工作


每日$2   從根本制度著手   預防兒童受虐 

立即捐助

香港虐兒問題持續惡化,根據社會福利署最新數據[1],本港2022年首三季錄得1,079宗新登記保護兒童個案,較去年上升5%。而根據香港大學2011年公布的研究[2],有近13.3%12-17歲兒童遭受虐待和疏忽照顧,估計每年可能達到120,000宗,實際的虐兒情況遠比呈報個案嚴重。在2019年,在職人士中每四人就有一人有抑鬱症症狀,若成年人無法適當地排解龐大壓力,又如何為兒童營造健康的環境呢?更甚的是,兒童可能成為高壓社會下的犧牲品。

2015年,七歲女童「林林」被母親虐待至瘦骨嶙峋,滿身傷痕,送院時一度停止呼吸和心跳,腦部永久受損,變成植物人。

2018年,五歲女童「臨臨」,疑遭親屬毒打,牙齒脫落,全身有30處新舊傷口,最終被虐至死。

家長

2019年,屯門男童被補習社男導師襲擊,包括將他的頭推撞垃圾桶、要求他吃垃圾、企圖以釘書機釘其耳朵、又以鉸剪揼手指,以及恫嚇剪他的頭髮。

補習導師

2016至2017年間,20歲童軍教練接連非禮4名男童軍,包括環抱及摸童軍的下體,又試過把童軍困在一室然後為童軍口交,更曾帶童軍回家共浴,被控以7項非禮罪。

教練

如上述案例,在許多虐兒個案中,施害者都是兒童熟悉甚至應該可以信賴的人,受虐的地方亦多是兒童感到安全的地方,如學校、補習社、興趣班、院舍等。為兒童建構一個安全健康的成長環境,他們的角色尤關重要。虐兒事件一宗都嫌多,及早識別懷疑個案並及時作出通報能夠減低對兒童的傷害,我們實在不忍每位無辜兒童受虐後才作出補救。

國際培幼會致力推動業界從業員擔當保護兒童的先行者,更重要是制定及確立一套完善的守護兒童政策,涵蓋政策、人員、程序、問責四方面,以清晰的標準預防兒童受虐,對兒童、家長、與兒童有密切接觸的機構職員、導師、教練等相關人士都有更穩固的保障。

保障兒童的最大利益,有賴社會各界齊心合力,從社會氣氛、家庭文化、機構制度上共同努力。與我們同行,推動本港不同機構和社區制訂預防兒童受虐措施:

2020年重點項目:拓展守護兒童政策落實推行
o 積極拓展有關守護兒童的培訓及顧問服務,包括:
  • 督責機構及學校擬定守護兒童政策
  • 訂立兒童安全及友善的行為守則和規範,如不鼓勵員工與兒童單獨相處
  • 確保職位申請者及員工適合從事與兒童相關的工作
  • 設立完善的舉報政策
  • 確保所屬員工執行政策

o 進行實證研究
  • 進行「守護兒童政策」研究,了解政策在香港的推行情況及各持份者的相關看法
o 夥伴項目、研討會、會議
  •  啟動守護兒童約章,鼓勵與兒童有關的組織簽署以支持守護兒童行動
o 普及守護兒童的知識
  • 推動社會各界了解守護兒童的防範及通報,讓兒童了解有安全疑慮時如何向機構求助,減少兒童受傷害的機會
每日2元,由根本制度著手,與我們攜手改變整體兒童保護系統,鞏固兒童保護安全網,
讓所有責任承擔者,在兒童受威脅下,能第一時間作出支援。

[1]〈新登記保護兒童個案統計數字〉(2022), 社會福利署  
https://www.swd.gov.hk/vs/stat/stat_tc/2022/Accumulated_Statistics_on_CPR_CISSCBSV_(Jan-Sept_2022)_TC_EN_20221115.pdf

[2] Chan, Ko Ling & Brownridge, Douglas & Yan, Elsie & Fong, Daniel & Tiwari, Agnes. (2011). Child Maltreatment Polyvictimization: Rates and Short-Term Effects on Adjustment in a Representative Hong Kong Sample. Psychology of Viole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