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培幼會正進行街頭籌款活動,我們專業並充滿熱誠的籌募團隊會於香港各區向市民闡述培幼會的服務及使命,並邀請市民支持我們的「培幼兒童成長計劃」及培幼「愛·女孩」月捐計劃。

想了解更多有關籌募大使的工作?讓我們一起看看他們的分享。

潘淑娟 (Grace)

我們每天在不同的環境會遇到不同類型的市民,他們對我們的工作反應不一,有些市民會表現出樂善好施的一面,但更多時候,會遇到一些反應冷漠和十分匆忙的市民。每天我們會遭到不少的拒絕,有時會感到氣餒。然而,我深信只要堅持和不斷努力,一定可以幫助更多貧困的兒童,使他們受惠。因此,每當市民願意停下來聆聽講解時,我們都會珍惜機會,用心向市民解釋機構的工作,希望他們支持機構和有需要的兒童,改變孩子的命運。

陳小玉 (Bonnie)

我十分感恩能夠成為培幼會的籌募大使,讓我見識和學到更多。無論工作有多辛苦,都無法跟低收入國家的小朋友所受的苦比較。 這份工作對我來說,已經不單單只是一份工作,更是一份使命!還記得有一次,有一位市民在參加了「培幼兒童成長計劃」後,感謝我給了他一個做善事的機會,那一刻,我真的十分感動。市民願意捐款,不單單是認同機構的工作,有時候亦是被籌募大使的熱誠所打動。在市民心目中,我是他們的朋友或知音人。面對市民的傾訴和抱怨,我都會細心聆聽,給予耐性與安慰。我十分熱愛籌募大使的工作,希望在未來日子能繼續全力以赴,幫助更多有需要的人!

King

我在國際培幼會有兩個身份,第一個身份是協助國際培幼會在街上招募捐助者。在工作中,我們會遇到困難和波折。常常有人問:為何這麼辛苦?在街上日曬雨淋,不斷重複尋找市民幫助,你不累?不想放棄?答案是:由開始到現在,我都相信只要堅持和努力,一定可換取小朋友美好的未來和開心快樂,亦深信即使只得一絲的曙光,都能照耀小朋友,給他們一條希望之路。

我另外一個身份就是捐助者。我透過國際培幼會捐助了三位小朋友,每次收到小朋友寄給我的書信,心中都有無比的喜悅,很想與我身邊的朋友分享。幾年前,我跟隨機構去泰國探訪小朋友,親身了解他們的需要,以及機構如何幫助他們的家庭和社區。我深深感受到香港與當地各方面的天淵之別,如教育和維生設備都較香港落後。其實我們只需付出綿力,就如雪中送炭,鼓勵他們可以自力更生,獲得改變人生的力量。

我很自豪能同時擁有這兩個身份。因為不單能夠改變他人,自己的人生亦有很大的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