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智雯訪尼泊爾 痛心童婚奪走女孩童年
「我很後悔童婚,我希望女兒不會重複我的悲慘人生。」22歲尼泊爾女孩塔拉(化名)無奈地低語,黃智雯看到塔拉承載著童婚傷痛的眼神,久久無法釋懷。去年九月,智雯首次隨國際培幼會進行慈善探訪,踏足飽受貧窮與童婚問題困擾的尼泊爾。親聞貧苦女孩及婦女因童婚過著悲慘生活的故事,智雯為女性被童婚牢籠,失去童年的遭遇深感痛心。 基於貧窮及欠缺教育,尼泊爾童婚問題根深蒂固,約35%的女孩在18歲前結婚,許多甚至在15歲前便成為兒童新娘。童婚如一道無形的枷鎖,斷送無數女孩的教育機會,無情地剝奪她們的夢想、自由與未來。 培幼會反童婚項目一次性捐款,項目詳情如下: 捐助港幣$300元: 為3名女童提供一個月獎學金,讓他們擁有上學機會,助女孩擺脫童婚厄運 捐助港幣$600元: 為6名女童提供一個月獎學金,讓他們擁有上學機會,助女孩擺脫童婚厄運 捐助港幣$1,000元: 為1名女童提供六個月獎學金;同時支持舉辦3個反童婚講座,讓18名父母了解童婚禍害 捐助港幣$2,500元: 為4名女童提供六個月獎學金;同時支持舉辦5個反童婚講座,讓30名父母了解童婚禍害 婚後苦遭夫家歧視 孤立無門靠借貸度日 走進尼泊爾的偏遠村落,智雯細聽塔拉童婚後面臨歧視、獨力養育女兒的故事。塔拉因家境貧窮,自15歲已輟學外出打工賺錢養家,那年她遇見丈夫,懵懂地以為能夠在婚後迎來幸福生活。怎料,出身寒微的她被來自較高社會階層的夫家歧視。塔拉更被困在一間破舊的小屋,不准與朋友見面,每天被迫在農地做勞力工作。即使塔拉於16歲誕下女兒,奶奶也未曾探望。「童婚不僅奪走了塔拉的童年,更讓她過早背負了本不該屬於她的重擔。」智雯感歎地道。 塔拉談起被家人唾棄、求助無援的日子,不禁哽咽起來。 為了養家,塔拉的丈夫長年在城市打工,留下她獨自撫養年幼的女兒。「每逢雨季,雨水從破舊的屋頂滲漏進來,女兒冷得瑟瑟發抖,直到天亮。」塔拉心酸地回憶道。孤立無援的她咬緊牙關,借下約2,000美元(約15,600港元)的債務,只為給女兒一個溫暖安全的家。然而,塔拉靠收割莊稼或在建築工地搬磚掙來的微薄收入,遠不足以應付生活開支和高昂的貸款利息。 塔拉昐望能夠支持女兒繼續讀書,以知識改變命運。 塔拉與女兒過著朝不保夕的日子,有時甚至靠鄰居施捨食物勉強果腹。生活的重擔讓塔拉數度瀕臨崩潰:「我曾多次想過拋下一切,逃離苦海,但因為我很愛我的女兒,所以最終決定留下。我很後悔童婚的決定,我希望能夠支持女兒接受教育,以知識改變命運,讓她成為一個獨立又自信的人。」每當望著女兒純真的臉龐,她便重燃希望,決心為女兒爭取一個截然不同的未來,即使身在逆境中,她仍為女兒送上最深切的祝福。 看到塔拉在童婚重壓下的堅韌與對女兒的無私之愛,智雯心生憐憫,感慨道:「塔拉用愛與堅強撐起了一個家。希望她的女兒能繼續讀書,擁有光明的未來。」 樂見女性獨當一面 深信教育可改寫未來 在探訪中,智雯亦結識了同為童婚受害者的芭莉。芭莉出身於種性制度下的「賤民」,在6歲時便被父母安排到一個地主家中做傭工。「當時我必須長時間工作,無法與父母見面,但我也非常渴望像其他小朋友一樣玩耍。」種性制度被廢除後,芭莉回到家中照顧父母,並於14歲結婚,由於教育程度低,只能依靠丈夫生活。她被逼獨力承擔夫家一家19口家務的重擔,甚至在懷孕期間仍不能休息。這樣的日子,日復一日持續了好幾年。為了掙脫困境,芭莉參加了培幼會的經濟賦權培訓項目,成功考取駕駛執照。她現在成為一名職業司機,在男性主導的行業中闖出一片天,憑藉穩定的收入重拾尊嚴,為自己和孩子創造了更好的生活。智雯為芭莉的蛻變感到欣喜:「芭莉的故事證明了女性的無限潛能。她如破繭而出,不僅為自己爭取新生,更為其他童婚受害者樹立榜樣,激勵無數女性追求自立。」 智雯樂見芭莉堅強自立,對她的勇氣和成就深感敬佩。 這次探訪,亦令智雯更了解培幼會的反童婚工作,見證青少年接受教育及訓練後,透過組成倡議小組,以話劇、跳舞及辯論等形式積極讓女孩及父母、社區人士明白童婚的禍害,阻止更多童婚發生。在尼泊爾不同地區,有逾智雯感慨道:「看到女孩和青少年在接受教育後堅定地拒絕童婚,讓我想起塔拉和芭莉的故事。如果她們也有機會繼續讀書,她們的命運就會截然不同,下一代亦不會因貧困而受苦。」 智雯看到女孩勇於挑戰傳統深受鼓舞,期望有更多人支持她們繼續求學,幫助她們遠離童婚的厄運。 培幼會為面對童婚威脅的女孩提供獎學金,暫緩家庭經濟壓力,支持女孩接受教育,以知識改變命運。智雯衷心期盼,在女孩奮力改寫命運的征途上,能有更多人伸出援手,幫助發展中國家的女孩衝破重重障礙,書寫屬於自己的璀璨未來。...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