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y

二月 25, 2021

《照顧好自己,好好照顧孩子》家長工作坊

簡介 為人父母總會盡力保護孩子。根據資料顯示,傷害兒童的人大多是兒童所認識和信任的人,不論是蓄意或無心之失,這些事件往往到發生後才得到關注。無論事後如何補救,家長和孩子的身心靈早已受傷。 防患於未然才能全方位保護兒童! 身心靈健康的家長更能守護孩子免受傷害! 我們相信守護孩子是每個成年人的責任,若人人都懂得守護孩子並建構兒童友善環境,他們就可以在安全的環境下健康快樂地成長。我們誠意邀請你參加以下工作坊,聽聽兩位熟悉幼兒發展的媽媽級專家分享她們的育兒心得,並與孩子溝通的最佳方法,掌握「守護兒童」的要訣,從自身角度讓他們免受傷害及虐待。 工作坊目的 讓家長明白「守護兒童」防患未然的概念 讓家長了解及接納自己的情緒,學習讓孩子免受傷害的方法 內容 守護兒童及兒童友善環境的概念 了解及接納自己的情緒 如何從自身角度讓孩子免受傷害及虐待 如何教育兒童保護自己 日期: 2021年3月19日(星期五) 時間: 晚上8:00-9:00 對象: 幼稚園及小學家長 形式: 網上授課 授課語言:...
Read More

《網絡危機處處,如何守護孩子安全?》家長工作坊

簡介 隨著日常生活轉到網上,網絡安全教育是不可或缺的一環。日前,Google 發表一項網絡安全調查結果,指出58%家長對於子女在疫情期間面對的網絡安全問題感到擔憂。 網絡世界上的資訊和互動多不勝數,潛在危機處處,孩子或置身於不當內容、交友危機及網絡欺凌之中。這些問題會對孩子的情緒、社交發展、甚至價值觀構成深遠影響,家長可以如何保障子女的網絡安全?國際培幼會將就常見的網絡隱患,與大家分享如何指導孩子提高警覺,以預防他們跌入網絡陷阱。 延伸閱讀:近日有報導指一名年僅八歲的兒童在參與網絡遊戲期間,遭利誘提供不雅照片及視頻,以換取虛擬武器。因此家長需注意或提醒孩子保持警覺,按此參閱【五招保障孩子網路安全】全文,了解更多安全使用網絡。

《感受孩子的心思》表達藝術體驗親子工作坊

簡介 人與人之間的溝通,話語是很重要的一環,然而,有時候,單憑話語卻不能把所有心情一一表達出來。同一訊息的表達形式亦可以變化萬千,除了言語外,我們還可以如何表達自己?放於親子溝通上,問與答,說和聽以外,又有何提升親子關係的方式? 國際培幼會獲伍絜宜慈善基金贊助,為家庭提供一個學習創新溝通模式的機會,在輕鬆的氣氛下,藉着繪畫、音樂、舞蹈、戲劇和遊戲等工具,增強親子溝通技巧。本會誠意邀請你和你的孩子,一同參加表達藝術體驗親子工作坊。只需要在家中準備圖畫紙及顏色筆,便可與孩子一同透過想像和創造力表達情感,了解孩子的情緒和想法,增進感情。同時從互動過程中察看親子相處模式,學習更佳的親子相處之道。 工作坊目的 提升親子關係 讓父母了解孩子的情緒和想法 讓父母與孩子建立互信關係,改善親子相處模式 內容 父母跟孩子一起創作,促進親子間的互動,增加溝通機會 藉着繪畫、音樂、舞蹈、戲劇和遊戲,讓父母與孩子透過想像和創造力表達感受 日期: 2021年4月9日(星期五) 時間: (組別一)上午10:00 – 中午12:00 (組別二)下午2:00 – 4:00 對象: 親子(家長連同就讀幼稚園高班至小學三年級的兒童) 形式:...
Read More

回顧「愛.女孩」青年會議2020/21活動工作坊

國際培幼會(香港)與香港城市大學亞洲及國際學系自2015年起合辦「青年會議」,目標是透過專題研習、討論、演講及社交媒體,鼓勵本地年青人了解國際議題,特別是低收入國家女童所面對的各樣不平等狀況。 「青年會議2020/21 」以培幼會全新的全球運動「愛.女孩」為題,讓年青人一同探討低收入國家女童所面臨的不公義對待,為女童爭取平等地位。今年繼續以「青年力量—最佳社交媒體宣傳推廣企劃」,鼓勵學生盡展宣傳創意、運用社交媒體將青年會議的議題轉化成社區倡議,讓公眾關注發展中國家的女童議題。 青年會議2020/21培訓工作坊回顧 「愛.女孩」青年會議2020/21培訓工作坊已於今年一月下旬陸續展開,培幼會一直以兒童的安全為最大考量,因此在疫情下,本年度的工作坊移師網上舉行。今屆共有47位大學同中學生,分別組成14隊參加會議。 今年青年會議的培訓工作坊以視像形式舉行。 會議前的兩次培訓工作坊分別於一月下旬及二月初完成,希望加深參加者對低收入國家女童議題的認識,同時訓練他們的匯報技巧,除了有來自主辦機構,國際培幼會(香港)項目及發展教育經理蘇婉雯女士分享「發展中國家的女童議題」,以及香港城市大學亞洲及國際學系副教授 Justin Robertson博士分享「桌面研究及演講技巧」外,我們亦十分榮幸邀請到以下嘉賓在工作坊分享: Facebook大中華區行業總經理林慧敏女士分享「如何制訂一個成功並有效的社交媒體宣傳計劃」 香港城市大學亞洲及國際學系舊生賴光耀先生分享「小組演講的技巧」 參加者除了就女童議題作出匯報外,更親自設計社交媒體企劃,草擬一則貼文向公眾介紹不同低收入國家女童議題。第二次工作坊更設有網上諮詢環節,參加者與以下特邀顧問進行交流及互動,取得寶貴意見以完善他們的企劃: Social Strategy Hong Kong創辦人盧勁業先生為大學組社交媒體企劃提供意見 Social Strategy Hong Kong客務副經理張頌欣女士為中學組社交媒體企劃提供意見    ...
Read More

2021年二月號【知道多一點,傷害少一點:關於割禮的五個事實】

在文章開始之先,我想請您看一看現在的時間,記下這分鐘,我們在結束的時候再回到這一個部份為您解釋。 大家在看這篇文章前或許都多多少少聽過女性割禮,但實際上您了解幾多呢?讓我們來了解幾個關於割禮的事實。 根據世界衞生組織定義,「女性割禮」、「女陰殘割」或「殘割女性生殖器」包括「所有涉及非原因,將女性外生殖器部分或全部切除,或對女性生殖器造成其他傷害的程序」。在各種文化下,割禮的成因都稍有不同,但不論從甚麼角度看,割禮都是百害而無一利的做法。 一、全球至少有約2億名女童和婦女曾遭受割禮,14歲以下的女童共有4,400萬。這個「儀式」在非洲西部、東部和東北部地區、中東及亞洲一些國家非常普遍,多由家中的女性長輩執行。 二、一刀送上女孩和女嬰性命。割禮不單對女性健康毫無益處,更為女性帶來很大的健康風險,輕則昏倒、劇痛、流血不止,重則可以造成細菌感染,成為女性一生的心理陰影,甚至奪去她們的寶貴性命。世衛的研究指出割禮亦大大增加女孩日後懷孕時遇上難產的機率,有22%的新生嬰兒死因可歸咎於母親曾遭受割禮。 三、您曾否質疑過上一代女性在經歷過割禮這種切膚之痛後,為何還要把痛苦施加在下一代、甚至是自己的寶貝女兒身上呢?我們需了解割禮背後對傳統文化的象徵意義。在一些社會中,女性需要經歷過割禮才可被視作「成人」,因為他們相信割去生殖器官的一部份可以控制和減少女性發生性行為的機會,使女性在婚前保持貞潔,免得家族因女兒作出婚前性行為而蒙羞,這一刀也就是為她們準備出嫁而割的。亦有人認為生殖器官是「不潔」之物,割禮是為了「潔淨」女孩。母親在世代壓逼和文化洗腦下也不得不讓女兒經歷自己遭受過的切膚之痛,不斷錯誤地把陋習延續下去。 四、割禮最常見於非洲國家,例如埃及、索馬里和葉門等,也有一些亞洲國家有這樣的習俗,更可怕是如此殘酷的行為竟在馬里和塞拉里昂等地被視為合法行為。隨着時代進步,近年陸續有國家立法禁止割禮,但成效備受質疑。除了起訴困難外,執法單位亦難以得知有女性在家中被施行割禮,以至割禮問題仍然猖獗。現時我們間中仍會發現有人不惜犯險,在歐美等反割禮法律嚴謹的地方偷偷施行割禮,可見割禮問題難以單靠立法解決。 五、每一個人都應對自己的身體有自主權,換句話說,無人可以剝奪女性對自身身體部份去留的決定權。割禮絕大多是被強行施行的,有不少受害女生會被騙到房間中,被家人抓住動彈不得地被割去身體一部份,這絕對是對女性的一種剝削和歧視,也嚴重地侵害了她們的人權,奪去她們的將來。 在疫情影響下,女孩長時間留在家中,即使被強行施行割禮,外界亦不會發現、也無法介入。在無法聚集人群的社交隔離措施下,一方面女孩和家長無法接受學校和社區提供的性及生殖健康課程,拖慢了宣傳割禮禍害的進度;另一方面,父母也視這段期間為一個給女孩受割禮後的康復期,促使割禮發生。就在疫症爆發的一年間,全球多個有這習俗的國家都錄得個案有大幅上升的趨勢,根據聯合國組織表示,割禮陋習故態復萌令預計本有機會阻止的二百萬宗割禮將會於未來十年內發生,形勢危急。而國際培幼會索馬里辦事處在今年初將割禮問題界定為「全國緊急狀態」。 為打擊割禮,培幼會透過「愛 ‧ 女孩」基金致力保護女童免受割禮等威脅,並將提供生殖健康服務列為應對疫情的工作重點之一,設立對抗性別暴力的舉報熱線等,確保女孩的需要在疫情期間得到適當照顧,不致留下一生的遺憾。 您了解割禮更多了嗎?我還有一個可怕的事實沒告訴您。 還記得本文開首我們記下了開始閱讀文章的時間,有多時間過去了? 在疫情的衝擊下,每八秒便有一個女孩活在割禮的威脅下。如果您花了三分鐘讀到這裡,在這期間可能已有22名女孩遭受割禮之痛。這就是我們需要迫切面對的困境。若您對此於心不忍,不妨在下一個八秒過去前把文章分享給身邊的人,讓反割禮的工作獲得更廣泛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