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傳愛心‧童創未來 -「培幼Chit-Chat」支持者聚會2022
支持者聚會圓滿結束,培幼會大使、前受助人及一眾捐助者逾百人出席活動。 闊別三年,國際培幼會 承傳愛心‧童創未來 「培幼Chit-Chat」支持者聚會 於11月27日(星期日)順利舉行。國際培幼會總幹事蕭美娟博士、培幼會大使鄭麗莎(Lisa)、多位前受助人包括Dolly及其女兒,以及捐助者出席活動,分享彼此的「培幼」旅程,度過了一個愉快而有意義的下午。 培幼會大使Lisa、前受助人Dolly及其女兒Kathy分享「培幼兒童成長計劃」為她們人生帶來的改變和體會。 「培幼兒童成長計劃」(前稱助養兒童計劃)一直是培幼會重點工作,透過在發展中國家推行「以兒童為本」的社區兒童發展計劃幫助孩子及其家庭和社區,改善整體生活質素長遠達至脫貧自立。當日,有超過十年捐助經驗的培幼大使Lisa與前受助人Dolly及其女兒Kathy分享她們因計劃的改變和體會,以及將她們的愛心透過身教傳承到下一代的故事,以生命影響生命,是非常感人的經歷。 總幹事蕭美娟博士分享培幼會2022年重點工作成果和未來發展。 總幹事蕭美娟博士亦在聚會上向支持者匯報培幼會2022年重點工作的成果,闡述如何運用捐款幫助發展中國家孩子改善生活,應對各種挑戰。除了氣候變化及戰爭的影響,新冠肺炎近年為全球帶來新的挑戰,而小朋友更是首當其衝的受害者。家園被毀、饑餓、失學、童婚等等問題越見普遍,感謝捐助者、友好企業及大眾對培幼會工作的肯定及信任,讓培幼會得以靈活應變,為發展中國家的兒童,特別是女孩提供適切的援助,渡過難關,創造更美好的將來。 另外,蕭博士亦表示在本地項目方面,培幼會亦意識到香港虐兒個案有上升的趨勢,因此推行守護兒童工作的步伐不可怠慢。來年將會繼續積極拓展倡議工作,協助體育及教育機構制訂守護兒童政策,預防兒童受到虐待,為他們建立安全的成長環境。 出席活動的兒童透過繪本故事學習自我保護的概念,非常充實。 兒童一同製作小手工,藉以向發展中國家兒童送上祝福。 活動上,一同出席的兒童亦透過繪本故事及「身心小主人」桌上遊戲認識身體界限、提升自我保護意識;更化身為「培幼小義工」親手製作小手工,為貧窮兒童送上窩心的祝福,度過了一個豐富又有意義的下午。 為答謝支持者與培幼會多年來的同行,蕭博士當日亦向義務大使、Woman Elites、主要捐助者、長期捐款者和前受助人頒發獎狀,表揚他們無間斷的支持,令培幼會可以推動更多兒童權益工作。 活動上,蕭博士逐一向培幼會的支持者頒發感謝狀,以示謝意。 再次感謝支持者,成為培幼會最大的後盾,讓我們可以促進兒童權益及讓女孩得到平等機會,創造一個公平的世界。
【希望之禮】聖誕傳愛 實現孩子讀書夢
今年八月趁疫情穩定下來,國際培幼會(香港)總幹事蕭美娟(Kanie)親身到訪全球童婚率最高的國家 — 孟加拉,深入探討當地女孩如何在童婚猖獗下苦苦掙扎求存,並了解培幼會的工作成果。新冠肺炎加劇了當地的貧窮問題,導致童婚個案在這兩年飆升,情況令人擔憂! 在當地,Kanie認識了海迪徹(Khadija),她只有16歲,年紀輕輕卻有一名三歲的女兒。在根深柢固的男女不平等概念下,女性只是包袱,為減輕家庭的財政負擔,父母都把女孩早早嫁出,斷送了她們的將來和夢想。本已營養不良的海迪徹未成年便經歷懷孕產子,因從未得到適當的護理及復原,身體十分虛弱,我見猶憐。成為全職母親,日復日忙於照顧家庭磨滅了她接受教育、實踐理想人生的夢想。培幼會於當地致力打擊童婚,透過向貧窮家庭發放獎學金及宣揚童婚的禍害,設法從根本改變女孩的命運。 16歲的海迪徹於11歲時被父母安排結婚,並於13歲時誕下女兒,年紀輕輕便成為母親,令人感慨。 另外,當地也深受氣候變化影響,令孩子學習受阻。蕭博士到古里格拉姆縣探訪一所約有500名學生的學校,這所學校因為水災受到嚴重損毁,原本有五間課室,經歷洪水蹂躪後,只剩下四間課室,令學習環境更擠擁,數百名學生甚至只能共用兩所洗手間。為了確保孩子可以安心快樂地接受教育,培幼會開展多個項目,包括修復學校和優化校園設施,為孩子添置學習所需,期望學童可早日重回學習正軌。 洪水令學校課室嚴重受損,欠缺安全的學習環境,學童難以安心地學習。 能夠飲用乾淨食水是維持健康的基本因素,但對於孟加拉學童卻不是垂手可得。 聖誕節是向他人傳遞祝福和分享快樂的好時機,誠意邀請大家與培幼會同行,向像海迪徹和活在困苦的孟加拉孩子伸出援手,讓他們能夠擺脫童婚和貧窮的枷鎖,實踐自己的理想。 添置學習資源如書包和學習冊 (港幣300元) 完善學校設施,為學童提供上課用的椅子 (港幣700元) 以獎學金助女孩脫離童婚 (港幣1,500元) 捐助一名兒童 (每日8元) 大家除了可以個人名義送出禮物,亦可以親友名義送出禮物,並且利用網站功能,傳送電子心意卡給親友,或在Facebook與親友分享疫症寒冬中一絲暖意。您滿滿的祝福可以助孩子跨越疫境,繼續開心及健康地生活!您願意讓小孩得到一個安穩的聖誕節嗎?
首屆「培幼關愛企業及基金會頒獎禮」圓滿舉行 攜手同行 為兒童及女孩開創閃耀人生
為表揚及答謝企業夥伴及基金會對國際培幼會的長期支持,首屆「培幼關愛企業及基金會頒獎禮2022」已於8月19日圓滿舉行,在培幼會董事局主席韋安袓先生主禮之下,連同董事局成員梁賀琪女士及總幹事蕭美娟博士擔任頒獎嘉賓,合共向出席的21間企業及基金會頒發獎項 。 今年首屆舉行的「培幼關愛企業及基金會頒獎禮」,旨在答謝及表揚企業及基金會支持培幼會的工作,在促進兒童及女孩權益方面作出貢獻。頒獎禮一共頒發三個獎項,包括「培幼關愛基金會大獎」、「培幼關愛企業大獎」及「月經友善企業大獎」,共有21間獲獎企業及基金會的代表出席領獎。 首屆「培幼關愛企業及基金會頒獎禮2022」圓滿舉行,獲獎企業及基金會的代表出席頒獎典禮,並於領獎後一同與主禮嘉賓合照,見證此珍貴時刻。 嘉許企業及基金會無私貢獻 培幼會董事局主席韋安袓先生在主禮致辭時表示,感激在過去三年的逆境中,獲得企業及基金會的慷慨支持,讓培幼會能夠在艱難的時刻,繼續為兒童及女孩爭取應得權益,改寫他們的命運,冀未來繼續攜手同行,讓更多孩子在一個公平的世界健康快樂地成長。 藉此盛會,培幼會與得獎企業及基金會分享豐碩的工作成果,總幹事蕭美娟博士分享指,全賴得到伙伴的鼎力支持,讓培幼會成功舉辦多個籌款活動,集結資源,在發展中國家推行抗疫、教育及反童婚等項目,為弱勢孩子的生命帶來曙光。她續指,「月經友善企業大獎」的得獎企業不僅為員工創造月經友善的工作環境,同時協助發展中國家的女孩消除月經貧窮及月經羞辱的問題。 培幼會董事局主席韋安袓先生表示,展望未來,培幼會將繼續推動「愛·女孩」行動,致力讓全球兩億名女孩能夠學習、領導、自決及茁壯成長。 得獎代表分享與培幼會同行喜悅 除了頒發各獎項予獲獎企業外,大會亦邀請了畢馬威中國企業社會責任總監張弛女士、日本命力創辦人兼執行董事連舜香女士及恒益物業管理有限公司區域高級總經理林志華先生作分享,與一眾得獎企業及基金會共享與培幼會同行的喜悅。 蕭美娟博士表示,培幼會冀望未來繼續與得獎企業及基金會攜手同行,為更多兒童及女孩創造機會,開拓燦爛人生。 畢馬威中國長期支持培幼會在中國陝西省的項目,為弱勢女孩提供教育及技能訓練。畢馬威中國企業社會責任總監張弛女士分享指,企業實踐社會責任的同時,亦是在培育下一代,能見證貧困女孩逆轉人生,勇於追尋夢想,是畢馬威中國一直與培幼會攜手同行,改寫兒童及女孩命運的最大推動力。 日本命力持續支持培幼會「愛女孩」行動,致力促進女童權益,讓更多弱勢女孩免受童婚、月經貧窮及割禮等威脅。日本命力創辦人兼執行董事連舜香女士分享指,作為女企業家,尤其關注性別平等的議題,透過培幼會更深刻地了解到發展中國家女孩的困境。她表示,未來將繼續鼓勵員工參與培幼會的慈善活動,共同為女孩締造一個更美好的世界。 由恒益物業管理有限公司員工組成的「恒愛義工隊」是培幼會的強大支柱,協助翻譯受助兒童信件及準備活動物資等。恒益物業管理有限公司區域高級總經理林志華先生表示,很榮幸能夠帶動員工一起參與培幼會的慈善活動,為社會貢獻,令工作增添意義。 完整得獎名單 是次頒獎典禮的特刊文章已於2022年9月22日刊登於《信報》。
守護兒童家長工作坊 第四節《虐待兒童零容忍 建立兒童安全網》
簡介 近年香港接連發生多宗駭人聽聞的虐待兒童個案,根據社會福利署數據顯示,2021年有1,367宗虐兒個案新呈報,比2020年升逾45%。無論是最親近的家人、家傭或照顧者,都有機會成為虐兒的加害者。面對虐待,孩子或難以啟齒,父母應如何及早識別,阻止悲劇發生? 國際培幼會誠邀您參加工作坊,聽聽兒童教育顧問及的建議,了解如何引導兒童遠離虐待,建立守護兒童安全網的重要。
守護兒童家長工作坊 第三節《童言無「欺」 ?向欺凌說不》
簡介 校園欺凌不時發生,隨著社交平台普及,網上欺凌日趨嚴重,即使是言語攻擊也能釀成重大的傷害,日前更有一名19歲天水圍女孩疑不堪長期遭受網絡欺凌而自殺。欺凌會為受害人帶來情緒困擾,傷害自尊心,造成社交焦慮和破壞對別人的信任等。父母可以做些甚麼,防止子女成為欺凌的加害者?若孩子不幸成為欺凌受害者,作為家長,應如何提供支援及輔導? 國際培幼會誠邀您參加工作坊,聽聽兒童教育顧問的建議,了解如何提高保護兒童意識,應對欺凌問題。
守護兒童家長工作坊 第二節《守護兒童 由家長開始》
簡介 隨著孩子成長,他們逐漸建立自我意識。無論是上學時要與父母分離的焦慮,或是接觸陌生人或事的不安,遇到不同的情況時,孩子有情緒起伏都是正常的事。面對孩子的喜怒哀樂,作為父母,應如何幫助孩子認識,並學會表達各種情緒?在成長的階段中,孩子與不同人相處時,父母應如何教導孩子認識自己和他人的身體界線,建立自我保護意識? 國際培幼會誠邀您參加工作坊,聽聽兒童教育顧問的建議,幫助孩子成為身心的主人,建立安全關係網,讓孩子懂得正面應對情緒。
全球飢餓危機響警號 立即行動挽救數百萬兒童生命
國際培幼會聯同五大國際兒童慈善機構發表聯合聲明,警告全球飢餓危機的威脅已響起警號,呼籲採取即時行動,挽救數百萬名兒童的生命。 世界正面臨一場空前嚴重的飢餓和營養危機,每分鐘都有一名兒童陷入嚴重營養不良,在情況最嚴峻的15個國家,如不及時得到援助,800萬名兒童將會因營養不良而喪命。 在全球各地,高達近 5,000 萬人生活在緊急或災難性的嚴重飢餓中。如果不採取即時行動,這場災難性的飢餓危機將對兒童的健康、營養、教育、保護和生存權帶來毀滅性的影響。 我們六個國際兒童慈善機構的總幹事藉此發表聯合聲明,共同表達對兒童遭受破壞性影響的關切。 16歲Motie Mulu來自埃塞俄比亞,她每天都要步行逾一小時尋找清潔水源。 我們必須在飢荒前採取行動 在 21 世紀,飢荒不應該存在,而我們亦應有能力阻止飢荒來臨。在2017 年,我們目睹集體行動對預防飢荒的力量。面對今次全球飢餓危機,我們有責任採取緊急行動,防止數十萬兒童死亡。 我們要銘記歷史教訓,在 2011 年的索馬里飢荒,造成260,000 人喪生,有一半是五歲以下的兒童,超過一半人是在宣布飢荒之前死亡。 在1948 年《世界人權宣言》中列明,糧食安全不是特權,而是權利。 作為與世界各地的兒童、家庭和社區緊密合作的組織,我們看到衝突、氣候變化、新冠肺炎疫情以及俄羅斯烏克蘭戰爭所產生的連鎖反應,每天都在造成毀滅性的破壞,威脅數百萬人寶貴的生命。 全球飢餓危機已經對兒童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增加兒童患有嚴重和急性營養不良的風險,威脅他們的生命。兒童在輟學時,同時面臨多重風險,包括與家人分離、遭受暴力對待、剝削、虐待及強迫勞動等。在重男輕女的文化中,面對糧食短缺的時候,女孩和婦女總是家中最後一個分到食物,為了溫飽,女孩更機會陷入童婚、早孕、輟學、性剝削和虐待的危機。 應對飢餓危機時,須優先考慮兒童的權利和需求。... Read More
守護兒童家長工作坊 第一節《親子ABC》
簡介 從孩子呱呱落地,開始懂得牙牙學語,表達自己的感受及想法,在陪伴孩子成長的過程中,父母就一直學習及摸索合適的教育方式。父母在教育的同時,如何表達對子女關愛,了解他們的想法及需要,建立互相信任的親子關係,從來都是一門需要終身學習的學問。 國際培幼會誠邀您參加工作坊,聽聽兒童教育顧問的建議,了解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的要訣。
國際培幼會「助養兒童計劃」易名通知
國際培幼會80年來一直促進兒童權益,讓女孩得到平等機會。「助養兒童計劃」一直是培幼會的重點工作,國際培幼會透過以兒童為本的社區兒童發展計劃在非洲、亞洲、美洲及大洋洲共57個發展中國家,幫助孩子、其家庭及社區,長遠改善他們的整體生活質素,讓他們得以脫貧自立。1959至1973年間,培幼會在香港設立辦事處,透過助養人每月$45的捐款予受助兒童的家庭,為近12,000名本兒童及其家人提供教育、營養支援、醫療保健、居所援助及就業等支援。及後,香港的整體生活水平得以改善,因此,培幼會於1973年撤離香港,將資源轉移到其他更有需要的發展中國家,幫助當地兒童改善生活。至2009年,培幼會重返香港開設辦事處,讓香港市民可捐款支持內地、亞洲、非洲及美洲等地區的兒童發展項目。 隨著時代的發展,「助養兒童計劃」改良至現時的社區發展模式推行,將捐款投放至社區發展項目,在教育、幼兒發展、終止暴力、性與生殖健康及權利、技能訓練及青年促進改變共六個範疇,幫助孩子及其家庭改善生活,讓孩子的社區達致脫貧自立,而助養人與助養孩子依然能透過書信建立關係,保持聯繫,為孩子的生命帶來正面影響。這個發展模式兼顧個別和社區兩個層面,不單為個別兒童及家庭改善生計,也會為社區帶來長遠且全面的改善,以確保兒童權益及女童平等的目標得以實踐。有關「助養兒童計劃」發展模式的介紹,亦刊載於為每位助養者附上的《助養者迎新手冊》。 「助養兒童計劃」易名為「培幼兒童成長計劃」 國際培幼會多年來陪伴兒童成長,在助養孩子的社區推行長遠和可持續的兒童發展項目。為更配合大眾對兒童發展計劃的理解,國際培幼會(香港)現將「助養兒童計劃」(Child Sponsorship Programme)易名為「培幼兒童成長計劃」,而英文名稱維持不變,其相關計劃名稱更改如下: 新計劃名稱 助養兒童計劃 培幼兒童成長計劃 助養女孩計劃 培幼女孩成長計劃 童助童愛-助養兒童計劃 培幼童助童愛計劃 培幼同行計劃 培幼之友 社區發展模式為孩子帶來長遠改善 有賴助養者的持續支持,培幼會在超過60,000個社區推行工作,津巴布韋受助女童諾瑪頓芭(Nomathemba)的故事為一實例,讓您了解社區發展計劃模式如何更有效為更多兒童帶來長遠的福祉。 氣候變化為津巴布韋帶來乾旱,諾瑪頓芭一家以種植玉米高粱和小米爲生,一家生計受到影響,她亦需要步行30分鐘到遠處的水井打水。透過在諾瑪頓芭的社區推行水利計劃,諾瑪頓芭的學校得以興建太陽能水泵,現在她只需要5分鐘便能打水,學習不會受阻;而透過技術培訓亦幫助到其他村民學到有效收集雨水及善用水資源的方法,讓更多兒童及家庭能夠應對氣候變化的挑戰。面對急速的環境變化,如全球疫症大流行、氣候變化等挑戰,孩子面對的問題並不局限於個別家庭或階層,一個社區性的技術訓練、完善社區設施發展比直接將捐款予一個孩子,帶來更有效更長遠的影響,惠及兒童,以致其家庭及社區。 繼續與受助孩子建立關係 「助養兒童計劃」的易名不會影響現時計劃的運作模式,而現行捐助者與受助兒童之間的聯繫亦不會受影響。 我們會將「培幼兒童成長計劃」的捐款,善用於受助孩子所屬的社區發展項目,透過以上六個範疇的項目和服務,捐助者的捐款最終會讓居住在不同發展中國家的兒童受惠。... Read More
「兒童留聲台第三期」公開招標
公開招標截止日期: 2022年5月27日﹙星期五﹚下午5時正 「參與權」是兒童的基本權利,亦有助實現兒童的「受保護權」及「發展權」。在影響兒童的事情上,我們必須聆聽兒童的聲音,從孩子的視角了解他們的需要和意見,才能更有效地保護他們及協助他們發展。 為了建立多一個渠道讓兒童在社區事務方面發聲,國際培幼會自2018年6月起與地區伙伴「關注學童發展權利聯席」及「香港聖公會麥理浩夫人中心」合作啓動「兒童留聲台」第一期及第二期,已在油尖旺區、深水埗區、葵青區和北區試行兒童參與社區發展的兒童參與模式。 國際培幼會現正公開招標,尋求更多的社區伙伴開展計劃,讓兒童認識並識別社區中與他們保護和發展切身相關的問題,並針對這些發現開展兒童主導的行動。 有關研究及招標過程,請瀏覽標書內容。(只提供英文版本) 。所有有興趣的本地社區機構均可投標。 國際培幼會不一定採納索價最低價的標書或任何一份標書,並有權與任何投標者商議批出合約的條款。有關上述招標的結果,將刊載於此網頁。 標書內容(只提供英文版本) 「兒童留聲台」先導計劃(只提供英文版本) 《兒童權利公約》 第12條 — 尊重兒童的意見(只提供英文版本) 撥款申請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