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構虐兒屢屢發生 《守護兒童政策》是唯一出路
小學男教師於校園內12度非禮8名9到12歲的女學生,時間跨度長達兩年,6月7日於區域法院承認控罪。被告於天水圍某小學任教時,多次於校內課堂期間公然借回答問題及交功課之便,觸摸女學生私隱部位。被告利用學生對師長的信任,屢次作出非禮行徑,給學生帶來巨大心理創傷,行為令人髮指。 近期立法會審議中的《強制舉報虐待兒童條例草案》,能否在未來有效防止相類事件再次發生?可惜的是,根據法案委員會6月初的最新會議,以上案件並不屬於強制舉報的「嚴重傷害」範圍內。因此,即使條例通過,專業人士亦沒有法律責任舉報此例案件。是次被告連續犯下的非禮罪行展現草案中的模糊地帶:就獨立情節而言,其罪行未必符合嚴重傷害定義,但老師利用職務及與學生間之權力差異(Power Imbalance) 侵犯多位兒童,情節異常嚴重之餘,亦反映機構虐兒事件不能只靠該事件嚴重性作單一強制舉報準則。同時,根據研究顯示,25%被捕一次的兒童猥褻者及50%被捕兩次或以上的兒童猥褻者在出獄後仍會再犯相關罪行,猥褻兒童罪犯之再犯機率比普通虐待兒童案件更高。因此,政府在未來亦應重新檢視及修訂所有侵害兒童罪行的現行法律定義(如兒童性虐待中嚴重傷害的定義),提高阻嚇性;同時應建立更嚴謹的機制,通過制度性規範,對加害人進行更有力的行為約束,為兒童建立更安全的成長環境。 案中受害女童因怕被別人知悉自己的不幸遭遇,於案發後仍與被告合照;另一受害女童亦後悔自己未有儘早說出被非禮的經歷。在為受害兒童感痛心之餘,我們應反思學校建立良好舉報機制的重要性:在日常學習中,學生是否能對相應議題有更多認識,例如加強建立自我保護的意識,學習與成人合宜的相處界線,可循何等渠道告知事件等,從而增強兒童向成人反映自身情況的信心。我們亦應深入思考,如何應通過創建更人性化、更強大的社會支持,讓大眾了解任何侵犯事件並非受害人的錯、更不應視作羞辱;讓受害人不需再手足無措,能勇敢地對不法侵害說「不」。 國際培幼會(香港)再次倡議政府應鼓勵所有兒童相關機構,包括學校、補習中心、體育機構、宗教機構和提供非住宿式兒童社會服務之機構設立「守護兒童政策」,以政策、程序、人員及文化、問責四個範疇加強規範教職員行為,預防機構出現傷害或虐待兒童事件;同時重點培養機構「守護兒童」的風氣,讓家長、員工及兒童透過教育建立相關知識,同時對懷疑傷害兒童事件之討論持關注及開放態度,讓所有傷害兒童的危機得以儘早發現,減低兒童受虐風險。
發佈全港首個追蹤性兒童參與監察與評估研究報告 展示本地化的兒童參與實踐模式需具備的元素
根據聯合國《兒童權利公約》,「參與權」是兒童的基本權利之一。在任何影響自身的事項上,兒童都有表達意見的權利。過去五年,國際培幼會(香港)與多個社區團體合作,透過以兒童為本的「兒童留聲台」推動兒童積極參與社區事務、與社會不同持份者建立共識及擔當倡導的角色,在兒童主導下為地區帶來正面改變 。 培幼會於4月27-28日舉辦研討會暨成果展覽,並就全港首個追蹤性兒童參與監察與評估發表研究結果,培幼會委托臻善評估中心進行18個月追踪性研究,採用質性研究方法,對象為兒童參加者、專業合作者、成人協作者及合作夥伴同工。研究員透過40次活動項目的直接觀察、32次的焦點小組訪談、3次的個人深入訪問,共65位受訪者收集數據,評估本地合作夥伴在實踐「兒童參與社區發展計劃」時的表現,總結項目的預期、非預期成果和社會影響 。 研究結果展示本地化的兒童參與實踐模式需具備的元素。根據研究,設計有效的兒童參與項目應著重於價值、過程和環境三個方面。項目的整體價值應以兒童為核心,並致力於增強社區凝聚力。在此過程中,兒童應意識到他們有權利選擇自己的參與程度,同時,參與體驗和過程本身比結果更為重要。項目設計應採取以過程為導向的方法,強化以兒童為中心的實踐。合作夥伴也應營造一個支持和包容的環境,讓每位參加者都感到被重視和接納,享受參與項目的樂趣。 研究亦指出促進兒童參與讓兒童在個人、群體及社區成長層面上都有所裨益。在個人成長方面,兒童參與者在積極討論並瞭解社區議題的過程中能獨立完成特定任務,自信心、自我表達和自主能力均有所增強;同時,討論和決策過程也培養了他們對項目的責任感和主人翁意識。在群體成長方面,透過小組討論,兒童參與者的人際關係有顯著的改善,除學會進行建設性討論,更能成熟地表達自己的想法並尊重他人意見,進而合力解決問題。由於兒童參與者需於訪問、工作坊中與成人接觸,他們面對公眾時展現出更高的自信和表達能力。社區成長方面,兒童參加者通過社區探索深入瞭解其居住社區的文化和歷史,與不同社區持份者的交流,增強了他們對社區的聯繫感和歸屬感,從而激勵他們為社區發展作出貢獻,成為發聲的小公民。 培幼會將持續倡建政府設立有系統的渠道,讓兒童更廣泛地參與各區的地區發展,就對他們自身有重大影響的議題發表意見,並參與有關的決策過程。2019年的《施政報告》中,政府就改造全港超過170個康樂及文化事務署轄下的公共遊樂空間,提出促進社區參與和民間共議。「兒童留聲台」項目中麥理浩夫人中心的小朋友就對區內數個公園的改造與康文署職員交流提出建議,最後更落實在石蔭路第三休憩花園的改善工程。另外,房屋局於去年推出「共築.幸福」計劃,期望5年內改善24個公共屋邨的環境。於改善工程的初期,房屋署與設計團隊透過問卷、工作坊及街站形式,收集居民的意見,我們對其中的兒童參與感到樂觀,盼望政府可根據上述的成功案例,進一步考慮將改造公共空間的民間動議,推廣至全港各地。 兒童參與不只是一個機構項目,更代表一份尊重、相信和支持孩子的精神。希望兒童參與能成為日常,不論社福機構、學校、家庭還是社區,成人都應該好好俯身聆聽孩子說話,尊重他們表達意見的權利。 國際培幼會委托臻善評估中心進行全港首個追蹤性兒童參與監察與評估的研究,並於日前發佈研究結果,提出本地化兒童參與實踐模式必備元素,並總結了兒童參與者在個人、群體及社區成長層面上的進步。國際培幼會董事局主席梁賀琪女士 (左)、總幹事蕭美娟博士(右)及臻善評估中心創辦人及董事黃洪教授 (中)出席活動。 一眾兒童參加者在立法會議員陳家珮女士, MH, JP及國際培幼會(香港)董事局成員暨兒童事務委員會委員曾潔雯博士, JP的陪同下向公眾分享成果,包括1) 推廣北角社區特色;2) 關注工人姐姐休息設施;3)改善英皇道空氣質素;4) 公布「葵涌十大兒童社區康樂設施指標」。 國際培幼會寄望兒童參與能成為日常,不論社福機構、學校、家庭還是社區,成人都應該好好俯身聆聽孩子說話,尊重他們表達意見的權利。
財政司司長暨國際培幼會前受助人陳茂波先生出席「愛‧女孩」 起跑!活動呼籲支持女童權益 近1,900名參加者邁步踏破童婚枷鎖
國際培幼會(香港)與女性時尚生活雜誌Cosmopolitan HK於4月13日合辦第六屆「『愛.女孩』起跑!」慈善跑活動,今年活動以「踏破童婚枷鎖」為主題,近1,900名參加者報名參與10.11公里、3公里賽事及1公里親子跑賽事,參與人數創歷年新高,一起身體力行籌款幫助發展中國家女孩擺脫童婚枷鎖。 財政司司長暨國際培幼會前受助人陳茂波先生應邀出席「『愛.女孩』起跑!」活動並擔任主禮嘉賓,身體力行支持女童權益。 近1,900名參加者報名參與培幼會及Cosmopolitan舉辦的慈善跑,一同為發展中國家女童爭取權益。 財政司司長陳茂波先生應邀出席「『愛.女孩』起跑!」活動啟動禮並擔任主禮嘉賓。作為國際培幼會前受助人,陳司長熱心公益,樂見今天近1,900名健兒共聚一堂,身體力行幫助女孩擺脫童婚枷鎖。同時,他盼望能透過「愛‧女孩」 起跑!」活動令更多人關注兒童,尤其是發展中國家女童面對的挑戰,讓她們有平等發展及接受教育的機會,可以實踐理想。陳司長聯同國際培幼會董事局主席梁賀琪女士、成員韋安袓先生、司徒廣釗先生、曾潔雯博士、盧炳松先生、方思穎女士及總幹事蕭美娟博士、南華早報雜誌出版有限公司Senior Vice President Jennifer Tsang及Cosmopolitan HK總編輯Sally Tse以及一眾義務活動大使主持啟動儀式。他們逐一掀開台上女童雙手繫上枷鎖嘅貼紙,寓意同心協助孟加拉女孩打破童婚枷鎖,讓她們能夠繼續教育,向夢想邁進,為活動揭開序幕。 於活動典禮上,國際培幼會董事局主席梁賀琪女士致歡迎辭,感謝大家對活動的支持及參與:「童婚剝奪的不單是女孩的童年,更是她們身體自主權以及創造精彩未來的機會。感謝參加者的支持,令女孩得到實現理想的機會。」今次活動所籌得的善款會為孟加拉女孩提供獎學金,並於社區推行教育項目,令父母及女孩認識童婚的禍害,讓女孩繼續接受教育,以知識改變命運。 國際培幼會董事局主席梁賀琪女士於致辭時表示,童婚剝奪了女孩的童年和開創精彩未來的機會,感謝參加者的支持,讓女孩可以實現夢想。 財政司司長陳茂波先生聯同國際培幼會董事局主席梁賀琪女士、成員司徒廣釗先生、韋安袓先生、方思穎女士、曾潔雯博士、盧炳松先生及總幹事蕭美娟博士、南華早報雜誌出版有限公司Senior Vice President Jennifer Tsang及Cosmopolitan HK總編輯Sally Tse以及一眾義務活動大使主持啟動儀式,支持孟加拉女孩打破童婚枷鎖。 主辦機構一如以往設有「Women... Read More
加快步伐訂立「守護兒童政策」 防止兒童於學校或體育機構遭受性暴力
就網傳籃球教練與女學生不雅照回應 師生戀存權力差異 近日網上流傳某中學一名男籃球教練與女學生隊員的多張私密照片。各大社交媒體及討論區隨處可見相關討論,熱度更登上本港搜索引擎榜單,引起全城關注。女學生的不雅照片未經同意被放上網上討論區,其本質已是「復仇色情」(Revenge Porn),網上輿論發酵後,接踵而來的影像性暴力(Image-Based Sexual Violence)、蕩婦羞辱 、受害者有罪論更是對受害者的二次傷害。社會上龐大口誅筆伐的「私刑正義」(Vigilante Justice)——一名十六歲的中四學生因不成熟的決定,竟需遭受巨大的心理陰影,是為不盡公義。另外,警方已將案件列作「未經同意下發布私密影像」,亦需留意網絡並非法外之地,發佈及傳播淫褻物品均屬犯罪。 針對兩位當事人私生活的討論、批判與「起底」眾說紛紜、內情外人無從判斷。唯一肯定的是,在學校中學生和老師處於權力差異(Power Imbalance) 的關係,校園作為傳道授業的機構,自然是學生及家長信任的地方,然而,老師可藉權力製造機會與學生接觸,建立關係與情感連結後取得信任,從而作出不軌行動如性誘識學生(Sexual Grooming);而處於弱勢地位的學生,會屈從於此等關係實不為奇。網上不少聲音以「戀愛自由」為不倫關係作辯護,指雙方你情我願,漠視學生並未成年、心智尚未成熟,仍在學習階段,而教練違反操守、背離基本職業道德的事實。教育局《教師專業操守指引》列明不論學生是否同意,教師亦不應與學生進行任何涉及性的活動或性接觸。縱使籃球教練並非全職老師,亦應避免與學生有任何超越師生關係的交往。然而,不少狩獵者仍披着師生戀的浪漫外衣,進行傷害兒童之事。浪漫美化在校期間的師生戀,只會助長這些疑似孌童人士的氣焰。 已悉學校成立危機處理小組,並即時解僱涉事教練。機構應從事件汲取深刻教訓,與其在傷害發生後亡羊補牢,不如思考如何採取有效預防措施,盡量減少兒童因機構職工行為失當而引到傷害或虐待的風險。 國際培幼會(香港)於2020年的研究亦指出,體育界別對虐待兒童紅線認識不足,易令有人心有機可乘。兩成受訪人士竟不認為「下載兒童色情視頻觀賞」是虐待兒童,超過七成受訪者並不了解「大部份孌童人士會選擇兒童相關工作以增加接觸兒童的機會」,反映不少體育機構亦未意識到對兒童有傷害動機的人有可能會以它們為目標尋找工作機會,對兒童構成風險。 學校及體育機構更應加快步伐訂立「守護兒童政策」,設定守護兒童最低標準,由招聘開始仔細篩選兒童相關工作人員,提供清晰的工作指引及定期培訓,增加員工對兒童受傷害風險的認識;向相關人員強調提醒與兒童應有的相處界線,例如明令不可與兒童單獨約會及在工作需要外私下接觸兒童等行為及其相應處分;同時體育機構亦應切實執行港協暨奧委會於2022年向本地體育總會發放的《保護兒童政策》指引,提高對相類事件的警覺性,舉報懷疑虐待兒童個案,採取一切合理措施,確保兒童不會因在機構活動而受到侵害,從而建立「守護兒童」的風氣,為兒童提供堅實的安全網。
由孩子「發辦」 讓兒童於社區留聲 「孩子發辦」兒童留聲台社區參與計劃成果展開幕禮
聯合國《兒童權利公約》第12條列明,「參與權」是兒童的基本權利,兒童在任何影響自身的事項都有表達意見的權利。兒童作為社區的重要一員,他們對理想的社區有何想法?國際培幼會(香港)與地區伙伴—香港基督教服務處北角樂Teen 會及在山工作室合作,在2022 年開始在北角推行「孩子發辦」兒童留聲台社區參與計劃,賦權兒童認識及參與社區事務,就關心的社區議題發聲。15位8至11歲的「兒童社區設計師」參與計劃,他們經過一年多的藝術啟發、培訓、學習、社區考察,就社區發展提出不同方案,並於今早舉辦成果展,就三大議題展出他們創意的社區提案,議題包括推廣北角區懷舊特色文化;優化傭人姐姐休息設施;正視北角空氣質素問題。參與兒童透過以他們為主導的展覽導賞與各界持份者分享他們的理念與創作歷程,冀大眾能藉此聆聽孩子聲音,肯定他們參與社區的重要性。 成果展開幕當日,參與計劃兒童、國際培幼會總幹事蕭美娟博士、香港基督教服務處副總幹事(青少年及社會復康) 謝可儀女士及香港社會服務聯會兒童及青少年服務總主任姚潔玲小姐出席作現場分享、社會福利署東區及灣仔區助理福利專員曾國雄先生、立法會議員(社福界)狄志遠博士及(勞工界)郭偉强先生亦應邀出席。 國際培幼會自2018年啟動「兒童留聲台」計劃,旨在讓兒童認識並識別社區中與兒童保護和發展切身相關的問題,並啓發他們以兒童的角度,提出他們眼中值得關注的議題,並針對這些發現開展兒童主導的行動。由國際培幼會贊助的第三期「兒童留聲台」項目之一—「孩子發辦」兒童留聲台社區參與計劃從2022年展開,計劃細節由香港基督教服務處北角樂Teen會與在山工作室共同策劃。 具參與、反思和實踐的兒童發辦體驗 展現人文關懷 計劃中,15位8至11歲的「兒童社區設計師」透過藝術體驗,社區探索體驗,進行社區訪問,與相關持分者進行交流,並在不同藝術導師引導和學習下,漸漸建立對社區的歸屬感及想法。今日,三組兒童展出獨具創意的社區提案,包括以小型展覽講述社區故事,推廣北角區懷舊特色文化;編織環保坐墊,改善社區中傭人姐姐的休息設施;以及以Instagram直播呼籲大眾正視北角空氣質素問題。實地聆聽過不同社區故事,「兒童社區設計師」與社區締造了更深厚的連結與歸屬感,希望更多人留意及投入自己的社區特色,故第一組以手作模型及小型展覽模式講述社區故事,繪製地圖擴展各點與點的連繫感,推廣地區文化。環望自己的社區,第二組發掘到關懷社區的需要,經過實地考察及體驗傭人姐姐休息設施不足及不舒適,決定手作環保坐墊,達環保之效亦同時將祝福送達外傭,在社區實踐人文關懷。健康社區離不開良好的環境質素,「兒童社區設計師」作為社區的重要持分者,一呼一吸與健康亦在北角,第三組兒童覺得現時北角空氣較污濁,會影響健康,希望更多成人關注及倡議改善空氣措施,故以直播模式分享,觸及更多的社區人士。 以藝術媒介推動兒童參與權具備優勢 是次計劃建構了一個平台讓兒童留聲,並讓更多的區內居民及社區人士了解及聆聽到兒童的聲音和意見。北角樂Teen會服務主任袁梓齡表示:「是次計劃是一個跨專業協作搭建而成的平台,希望維護兒童權益及自主下,提升兒童自主學習的能力,所有藝術顧問、導師及成人協作者都擔當重要的角色。一年歷程中體現出有效促進兒童參與的四大元素:從兒童感興趣作起步、讓兒童一邊參與一邊確認能力、從互動和人際合作中學習、一同發掘實踐經歷當中意義。目睹兒童在人際關係、辨識及思考能力上都成長不少。」在山工作室代表肯定藝術媒介於推動兒童參與有很大助力:「藉不同媒介如版畫、編織工藝、社區地圖、攝影、詩歌、黏土、身體律動,配合不同藝術導師的引導和訓練,兒童能在不被規範的過程中自主地探索自己喜歡的東西,作出嘗試,提升他們的信心、洞察、表達及協作能力。」 促進自身成長 學會關懷社區 經過這一年,參與計劃的「兒童社區設計師」表示其中一個最大得著是更加瞭解自己身處的社區,並能夠有效且有趣地表達社區的需要及獨特之處,而與同儕合作、溝通,並著手獨立完成一個又一個任務都使他們感到非常有成功感。國際培幼會總幹事蕭美娟博士表示:「一眾『兒童社區設計師』經過親身採訪、社區研究,至今日在成果展向公眾展示他們的成果及意見,是兒童實踐參與權的良好典範。希望社區各界能為見證兒童的潛能,多傾聽接納他們的聲音,鼓勵他們更勇於發聲,攜手創造一個更兒童友善的城市。」
國際培幼會「愛‧女孩」鉛筆義賣大行動圓滿結束 大眾踴躍支持 善款幫助孟加拉女童延續讀書夢
培幼會(香港)董事局主席梁賀琪女士(右三)、董事局成員曾潔雯博士,太平紳士(左三)、總幹事蕭美娟博士(右二)及義務大使唐詩詠(左二)、鄭麗莎(右一)及姜麗文(左一)亮起鉛筆造型的七彩亮燈,象徵教育幫助孟加拉女孩開拓燦爛人生,實現繽紛美夢。 國際培幼會(香港)第十一屆「培幼『愛‧女孩』鉛筆義賣大行動」已於9月29日至10月29日假荃新天地二期、新都城中心二期及D‧Park愉景新城圓滿舉行,市民踴躍認捐鉛筆轉贈孟加拉的貧苦兒童,籌集的善款將支持培幼會在孟加拉推行的教育項目,保障孟加拉女孩接受教育的權利,讓她們獲取知識和技能,擺脫貧窮及童婚的陰霾。 認捐鉛筆 延續女孩讀書夢 教育是幫助女孩脫貧及改變命運的關鍵。國際培幼會自2013年開始舉辦「愛.女孩」鉛筆捐贈活動,以支持女孩學習,改變生活。活動至今,共收集逾20萬支鉛筆,並已全數轉贈到中國内地、柬埔寨、非洲加納、尼泊爾、泰北及孟加拉的兒童手上,籌得的善款則用於支持培幼會於發展中國家推行發展項目,支持貧窮女孩學習,促進女童權益。 現時全球各地仍有1.3億名女孩失學,因貧窮、性別不平等、氣候災禍及戰亂等各種原因被剝奪接受教育的權利。今年活動特意於10月11日國際女童日假新都城中心二期天幕廣場舉行「培幼『愛‧女孩』鉛筆義賣大行動」典禮,培幼會(香港)董事局主席梁賀琪女士、董事局成員曾潔雯博士,太平紳士、總幹事蕭美娟博士及義務大使唐詩詠、鄭麗莎及姜麗文、贊助商、企業代表等嘉賓出席,呼籲大眾關注女孩權益,支持孟加拉女孩持續接受教育,以知識改變命運。 梁賀琪女士致歡迎辭指,培幼會多年來致力推動平等教育,希望大眾踴躍支持培幼會工作,保障發展中國家女孩受教育的權利。 總幹事蕭美娟博士分享孟加拉探訪之旅的見聞,她深受當地弱勢女孩對追求讀書夢的堅持所感動。 培幼會義務大使唐詩詠、鄭麗莎及姜麗文分享支持女童權益工作的原因及感受,並呼籲大眾支持培幼會於孟加拉推行的教育項目,讓更多女孩能夠以知識改變命運。 家長攜同子女共襄善舉,於現場購買鉛筆捐贈予孟加拉女孩,為延續女孩讀書夢出一分力。 感謝市民大眾熱烈支持,今年活動共收集逾6,200枝鉛筆,將會轉贈孟加拉的孩子,而籌得的逾20萬港元善款,將會用於支持培幼會在孟加拉的教育及反童婚項目,協助當地學童解決學習困難,讓女孩透過知識和技能,追尋及實踐理想人生。 今年活動增設攤位遊戲,讓家長及小朋友從遊戲當中認識發展中國家小朋友的困境及培幼會的工作。 感謝一眾「培幼之友」(培幼會前受助人)及義工支持,於商場製作精美氣球吸引市民參與善舉,籌集善款成就孟加拉女孩上學夢。 去年活動收集到的鉛筆已寄送至孟加拉的兒童及透過本地文具銀行「銀の文房具」派發予本地有需要的學童。籌得善款亦用作支持培幼會在孟加拉的教育工作,讓當地孩子在面臨頻繁水災的情況下,能夠有足夠的學習用品及在安全的環境下繼續學習。 誠邀大家於活動圓滿結束後,透過捐款支持「培幼兒童成長計劃」,一同改寫女孩的命運,為爭取女童權益出一分力! 每日只需港幣8元 (每月港幣240元)!您可以讓我們持續地於社區了解女孩所面對的障礙,並推行相應的援助工作,幫助她們爭取應有的權益,讓女孩有機會充分發揮潛能,實踐真正的改變。 活動能夠成功舉行,有賴恒基物業管理部、科勁發展有限公司、地中海航運(香港)有限公司、中國光大綠色環保有限公司、Hape、Spa Collection Group、輝柏嘉(香港)有限公司及場地贊助荃新天地二期、D‧Park愉景新城及新都城中心二期的全力支持,特此衷心致謝。... Read More
倡全面強化兒童保護機制 增兒童發聲渠道
過去一年,香港社會逐漸復甦,政府致力改善經濟民生,但改善兒童權益亦是不容忽視的重要議題。本年內,《強制舉報虐待兒童條例草案》被提上立法會議程,並在各個相關專業界別引起廣泛討論,彰顯出兒童權利開始在社會得到較多關注,同時亦標誌著本港的保護兒童法規即將迎來一個新時代。在新一份施政報告中,國際培幼會期望特區政府落實更多措施保障兒童的受保護權及參與權,真正實踐《聯合國兒童權利公約》的責任。 倡議「守護兒童政策」 補足現行漏洞 培幼會樂見政府推出《強制舉報虐待兒童條例草案》,加強相關專業人士在保護兒童方面的規管與責任,減少隱藏之虐兒個案。但觀乎近日伊斯蘭男童被掌摑及補習導師性虐待學生等事件,機構虐待兒童情況仍然屢見不鮮。然而,發生上述虐兒事件之機構,包括補習中心、興趣班、體育機構、宗教場所等,均不被涵蓋於現行的強制舉報條例草案內,其日常接觸兒童之從業員,若非註冊教師或草案名單中的相關專業人士,則不受新條例規管,不禁令人憂慮現行之強制舉報條例是否能為兒童提供足夠保障?培幼會建議政府需將條例擴展至上述機構,以達至全面保障。 現階段當務之急則為加強在公眾推廣「守護兒童」的概念,令上述機構從業員、家長以至兒童自身都具備「守護兒童」的基本知識,理解兒童之受保護權,並清晰了解與兒童相處之界線。 各機構的內部政策良莠不齊,缺乏標準,以至機構保護兒童的安全網出現疏漏,引致機構虐兒事件的發生。為防範於未然,從根源解決機構虐兒事件,政府應盡快頒布一致的守護兒童標準。培幼會提倡以政策、程序、人員及文化、問責四大範疇二十項標準為框架的「守護兒童政策」,有助機構釐定員工行為守則、增加透明度及減低環境風險,以清晰的標準預防機構員工及相關人士對兒童構成傷害,讓員工、工作伙伴和義工皆能安全地與兒童互動。本會希望政府加強呼籲業界採用此政策,及考慮將其標準納入各部門的監管制度以及津助兒童相關機構的要求當中,以鼓勵機構遵循。 設立兒童工作小組 讓兒童的聲音被聽見 兒童除了受保護權外,聯合國《兒童權利公約》第12條亦列明,「締約國應確保有主見能力的兒童,有權對影響他們的一切事項自由表達自己的意見,對兒童的意見應按照其年齡和成熟程度,給予適當的看待。」遺憾的是,雖然香港早於1994年成為《兒童權利公約》的締約方,但兒童仍然缺乏足夠渠道參與公共事務。 培幼會欣見政府於改造全港超過170個康樂及文化事務署轄下的公共遊樂空間過程中,促進社區參與和民間共議,並對從中的兒童參與感到樂觀。而其中石蔭梨木道公園公共遊樂空間的改建就藉當區區議員的聯繫,徵詢並採納了本會「兒童留聲台」兒童參加者的建議。政府應設立更有系統的渠道,讓兒童更廣泛地就地區事務,特別是讓兒童對有重大影響的議題發表意見,如以兒童為受益者的「共創明teen計劃」及「兒童發展基金」,兒童及家長參與有關的決策過程,確保政策制定與實際需求緊密相連。政府亦可根據上述康文署的成功案例,進一步考慮將改造公共遊樂空間的民間動議,推廣至房屋署轄下的公共空間。 為鼓勵兒童參與社區事務,本會亦建議政府建立恆常機制,如可於區議會層面設立兒童工作小組,收集兒童的意見和建議,確保兒童的視角和需求在地方決策中得到充分考慮,同時為兒童提供了一個表達觀點的平台。 兒童事務委員會助建兒童參與藍圖 兒童事務委員會成立職權包括推動及宣揚兒童參與,本會建議政府可讓委員會在這個議題上擔當更重要的角色,例如為香港制定一個明確的「兒童參與」發展藍圖,通過制定明確的目標和策略,選取適當的社區議題,確保「兒童參與」的發展能夠按部就班,真正代表兒童和社會的長遠利益。 兒童是香港未來的希望,他們的權利應該得到充分的尊重和保護。政府和社區有責任確保兒童的生存權、受保護權、發展權和參與權得到充分保障。只有當我們真正尊重和保護兒童的權利,才能共同努力為兒童的成長建立更鞏固的安全網,實踐《兒童權利公約》下的責任。
第二屆「培幼合作夥伴頒獎禮」圓滿舉行 攜手並肩 逆轉弱勢兒童及女孩命運
第二屆「培幼合作夥伴頒獎禮」於8月下旬舉行,共25間企業及基金會的代表出席接受獎項及回顧培幼會的工作成果。 為表揚及答謝企業夥伴及基金會對國際培幼會的鼎力支持,第二屆「培幼合作夥伴頒獎禮」於8月25日舉行,頒獎禮旨在答謝及表揚企業及基金會支持培幼會的工作,在促進兒童及女孩權益方面作出貢獻。頒獎禮一共頒發四個獎項,包括「年度鑽石夥伴」、「年度鉑金夥伴」、「年度純金夥伴」及「培幼同行夥伴」。在培幼會董事局主席梁賀琪女士主禮之下,連同董事會成員司徒廣釗先生及方思穎女士,總幹事蕭美娟博士擔任頒獎嘉賓,合共向25間企業及基金會的代表頒發獎項 。 嘉許企業及基金會慷慨支持 培幼會董事局主席梁賀琪女士在主禮致辭時表示,獲基金會及企業夥伴傾力支持下,培幼會得以在全球及本地開展不同的項目,為有需要的兒童及女孩提供全面且充足的援助,應對社區及環境上各種挑戰,冀未來與合作夥伴繼續攜手同行,讓更多孩子能夠茁壯成長,以知識改寫命運。 藉此盛會,培幼會與得獎企業及基金會回顧共同創造的豐碩成果,總幹事蕭美娟博士分享指,全賴得到合作夥伴的慷慨支持,讓培幼會成功舉辦多個籌款活動,集結資源,在發展中國家推行教育、反童婚及應對氣候變化等項目,為弱勢孩子帶來逆轉命運的機會。她續指,近年氣候災禍、衝突及疫症頻繁,女童權益備受威脅,感激有抱負相近的夥伴,支持促進女童權益項目,讓更多弱勢女孩免受童婚及性暴力等威脅,活出自主人生。 得獎代表展望與培幼會合作願景 除了頒發各獎項予獲獎企業外,大會亦邀請了大華銀行大灣區人力資源總監古婉芳女士、日本命力創辦人兼執行董事連舜香女士及金佰利(香港)有限公司香港區總經理秦美恩女士作分享,與一眾得獎企業及基金會展望未來與培幼會合作的願景。 蕭美娟博士表示,培幼會冀望未來繼續與得獎企業及基金會攜手同行,促進平等,為更多兒童及女孩創造一個更美好的世界。 培幼會董事局主席梁賀琪女士表示,展望未來,培幼會將繼續改善各地有需要的兒童及女童的生活,同時積極為受氣候災禍、戰亂衝突及糧食危機影響的兒童提供適切援助。 年度鉑金夥伴大華銀行致力透過教育賦權女孩,自2017年起支持培幼會「愛‧女孩」起跑活動。大灣區人力資源總監 古婉芳女士分享指,冀望不同界別均能推動性別平等,讓人人能享有平等的教育及公民權利。 年度純金夥伴日本命力持續支持培幼會女童權益項目,讓更多弱勢女孩免受童婚、性暴力及割禮等威脅。創辦人兼執行董事連舜香女士指,希望集結更多商界力量,幫助全球各地更多有需要的群體,同時亦會鼓勵員工支持培幼會的工作,為更多兒童及女孩開創美滿將來。 金佰利(香港)有限公司持續支持培幼會的月經教育項目,香港區總經理秦美恩女士表示,作為女性衛生用品的領導品牌,金佰利與旗下Kotex品牌持續推動#SheCan精神,致力為女孩創造安心的經期,並鼓勵女孩無所畏懼地朝夢想前進,來年期待繼續與培幼會合作,在破除月經貧窮與打破月經框架話題上持續前進。 完整得獎名單 是次頒獎典禮的特刊文章已於2023年9月22日刊登於《信報》。
機構懷疑虐兒事件頻生 「守護兒童政策」應儘早訂立
繼日前警方公佈本年上半年虐事事件顯著上升後,近日亦驚聞香港發生多宗機構懷疑兒童受虐事件,反映除家庭暴力外,機構虐兒事件亦不容忽視。國際培幼會(香港)現對涉事受傷兒童及其家庭致深切慰問,祈願各位早日走出陰霾,並期望有關單位作出適切跟進,以兒童福祉為先。 一名補習班導師被指在兩年前開始至事件揭發前,持續非禮一對只有9歲及12歲的小兄弟,並拍下照片及片段。事件再次揭露兒童受虐風險無分男女且無處不在,例如外國研究早已發現近六成性罪犯會選擇容易接觸兒童的職業以親近兒童[1]。因此,建立堅實「守護兒童」保護網應為各兒童服務機構之首要任務,透過執行一系列「守護兒童」措施,建立妥善的守護兒童機制,包括制訂工作人員行為守則、為人員提供守護兒童培訓、確保兒童安全的風險管理措施、訂立免受歧視及報復的虐兒事件舉報政策等等合理措施,提升兒童工作者對守護兒童的意識,及早預防機構內出現傷害或虐待兒童的事件,以減少兒童在機構內受到傷害或虐待的風險。 當中更令人痛心的是,小兄弟已承受接近兩年傷害,直到最近才得以被披露。這與培幼會早前研究成果之「近半數受到傷害的兒童不會向任何人講述受害經歷」[2]極為吻合,反映兒童有急切需要了解及學習保護自己的方法,加強對危險的防範意識以及明白舉報的重要性;同時需強化家長及照顧者對兒童受虐風險的警覺性、如何處理兒童披露及識別兒童受虐徵象的能力,及早發現事件,讓相關人員可在第一時間內獲悉並對虐兒事件進行處理,盡最大可能阻止受害兒童承受更深遠的傷害。 另一懷疑虐兒事件則於一所嚴重智障兒童學校發生。全賴該校員工見義勇為,同時機構積極應變,令是次事件得以儘早被通報;亦讓當局得以知悉事件並以持平公正態度處理。這反映健全而行之效的通報機制不但能提升機構透明度,讓有關單位有效介入任何懷疑機構虐兒事件、同時防止該類事件持續惡化以保障兒童安全,亦得以讓機構工作人員了解機構對傷害兒童的事件「零容忍」,在機構內創立兒童為本的運作程序及文化。 然而,培幼會會需再次強調,虐兒事件的通報,只是保障兒童安全的最後一道防線。要全面預防機構內出現虐待兒童事件,需由培養「守護兒童」文化做起。培幼會再次鼓勵所有兒童相關機構防患於未然,訂立「守護兒童政策」,讓相關兒童工作者在虐兒事件上真正做到「及早預防」和「有效介入」,保障兒童的福祉和安全。 [1] Joe Sullivan, Anthony Beech (2004) Child Abuse Review, BASPCAN [2] 國際培幼會香港(委託香港民意研究所)(2021年)。 家長、兒童及教育界《守護兒童政策》研究摘要。取自https://www.plan.org.hk/wp-content/uploads/2021/09/CSP-Research_ES_CN_vf.pdf
虐兒個案顯著上升 加強家長及兒童之「守護兒童」意識刻不容緩
國際培幼會(香港)關注警方剛剛公佈之今年上半年之虐兒數據,不但整體升幅近三成,當中身體傷害及性侵犯亦分別上升了25.5%及33.2%,當中超過七成以上犯案者均為家庭成員或熟人所為。數據反映本地家長以至兒童自身的「守護兒童」意識仍然不足,加強公眾教育刻不容緩。 培幼會多年來透過社區教育活動、實證研究、守護兒童工作坊及培訓等,廣泛接觸本地家長及兒童,留意到部份家長或未能充分了解虐兒行為帶來的嚴重後果,不少兒童亦未必常有機會學習保護自己的方法,對危險的防範意識有待加強;培幼會早前研究亦顯示,近半數受到傷害的兒童不會向任何人講述受害經歷,[1]若相關人員無法在第一時間內獲悉並對虐兒事件進行處理,可能導致受害兒童承受更深遠的傷害。 長遠而言,政府應在家長及兒童教育上投放更多資源,提升家長育兒技巧、避免錯誤管教法之餘,讓家長更關注留意兒童狀況,積極提倡及締造正向及以「兒童為本」的家庭教育。同時需增強兒童對潛在危險的警覺性,學懂分辨及拒絕不恰當的身體接觸以及了解適切的求助方法。另外,隨著網絡普及,不法之徒透過網絡誘騙兒童的個案亦有增加,反映兒童使用網絡之安全意識亦需要全面提升。 總體而言,虐兒個案數字的上升趨勢,或與社會整體之舉報意識提升有關。是次警方公佈之數據中,有四成舉報者為老師及社工,隨著強制舉報機制立法,相關數字或會再次提升。本會樂見社會舉報意識已有所提升,有助及早發現社區隱藏之虐兒個案,遏止兒童受到嚴重傷害。同時亦樂見警方在保護兒童方面作出的努力及對易受傷害證人之支援。惟望政府同時進一步加強業界支援及公眾教育,一方面讓兒童工作者熟習面對懷疑虐兒事件的處理方法,另一方面提升公眾對相關法規的了解及警覺,以免墮入法網。 最後,虐兒事件的通報,只是保障兒童安全的最後一道防線。培幼會再次鼓勵所有兒童相關機構防患於未然,訂立「守護兒童政策」,進一步普及「守護兒童文化」,共建「守護兒童」之都。 有關國際培幼會(香港)的近期守護兒童工作 培幼會近年在本地積極推動「守護兒童政策」,除了提倡在機構層面以政策、程序、人員及文化、問責四個範疇加強規範教職員行為,以減低兒童受虐風險之外,亦留意到家長及兒童教育之需要。 過去數年,培幼會陸續推出「身心小主人」、「不、跑、說」等家長、兒童及公眾教育活動,希望家長及兒童透過繪本、遊戲、公眾講座等認識兒童之權利,普及「守護兒童」文化。 為了進一步加強社區教育,培幼會今年開始與不同的幼兒教育機構合辦「守護兒童」教職員、家長及兒童工作坊。除了增加與家長與兒童交流的機會,了解他們的切身問題外,同時提供一系列翔實有趣的教材,協助幼教機構持續加強對家長及兒童的教育,全面提升「守護兒童」意識。* 培幼會早在數前年已大力推廣兒童相關的網絡安全教育。於去年完成「同知童心‧守網同行」計劃,透過出版刊物、到校工作坊、校園大使、封面及標語設計比賽等推廣網絡安全意識。現時,培幼會亦將相關經驗,融入至兒童工作坊之中,全面提升兒童於網絡及於現實環境的自我防範意識。有見及此,國際培幼會將繼續加強工作,建立切合教職員、家長及兒童不同需求之培訓及綜合資源平台,為業界提供適切支援。 國際培幼會定期舉辦「守護兒童」相關工作坊,對象涵蓋教職員、家長或兒童,讓兒童學會保護自己,成年人能掌握與兒童相處的合宜界線。 *「守護兒童」教職員、家長及兒童工作坊現時只向幼兒教育機構提供服務,詳情請向本會查詢。 [1] 國際培幼會、香港民意研究所。(2021年)。《家長、兒童及教育界守護兒童政策研究》。頁7及11。取自https://www.plan.org.hk/wp-content/uploads/2021/09/PLAN_CSP_parent_children_survey-report_final_pori_.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