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y

其他故事分享

三歲定八十 助幼兒身心健全發展

首先想請你回答一個簡單的問題: 要在這四項中選一個,可能對大部分人而言都很困難,因為每一個選擇對兒童的身心健康發展都是不可或缺的。 幼兒發展是國際培幼會在發展中國家重點工作之一,發展中國家往往缺乏資源,孩子連溫飽都成問題,又談何身心健康呢?國際培幼會的「嬰幼兒早期關顧和發展」項目,旨在讓這些幼苗能夠茁壯成長。最近,我們在緬甸展開的一個幼兒發展項目,希望讓大家對我們在這方面的工作有更多了解。 以社區為本的「嬰幼兒早期關顧和發展」項目 國際培幼會去年在緬甸良烏縣(Nyaung U)昆慶吉村(KyunKhinGyi)展開為期九個月的「嬰幼兒早期關顧和發展」項目,除了為當地幼兒提供教育、營養及衛生方面的支援外,長遠而言,亦希望透過公眾參與及培訓提高當地社區居民對幼兒發展的關注,從而使項目的正面影響得以延續下去。 培幼會協助建成一幢幼兒服務中心,內有完善衛生設施、遊樂場及益智玩具,讓孩子能夠在良好環境中成長。 培幼會協助當地居民成立幼兒發展委員會,並教導他們透過以低價供水予附近居民籌募營運經費,確保幼兒服務中心在項目完成後仍可繼續運作。 孩子在幼兒發展中心玩耍。 中心設有設備完善的洗手間。 亦設有廚房,可供應營養餐點予幼童。 農園內種有蔬果,供應給幼兒發展中心内的兒童食用。 工作人員示範烹調食物的方法。 幼童可在幼兒發展中心獲得早期教育。 當地居民投入參與及響應帶來持續改變 今次幼兒發展項目得到當地居民大力支持及參與,除了上述提到,幼兒發展中心將交予由居民組成的委員會管理外,更有居民捐出土地作興建幼兒發展中心及農園之用,而受惠村落亦承擔了服務中心及衛生設施建設的部分支出,亦有村民參與興建不同設施,協力承擔改善社區的責任,令整個項目的成效得以延續,長遠惠及當地幼兒健康發展,達致自強自立。  

「疫」轉女孩人生:送上利是助女孩爭脫性別不平等枷鎖

「愛.女孩」利是可為女孩及其家人提供食物籃及獎學金,在新春喜慶的日子送上祝福。 回想2020年新年最初戴上口罩時,誰會想到時隔兩年我們仍受疫情影響?不過,長遠來說,疫情對我們的影響可能只是生命中的一小部份,暫時被禁堂食、不能去旅行、遙距工作……我們再忍耐多一會,有天生活都總會回復正常。可是,對很多缺乏資源的女孩來說,疫情的影響是一輩子的事。 疫中更顯性別不平等 在發展中國家,女性的權益本已屢受打壓,女陰殘割、童婚、性暴力等我們早已聽不少。但這都不是最壞的情況! 在新型冠狀病毒疫情下,女性多年以來爭取的權益都大倒退,更多女孩因疫情而受到不平等對待,情況令人擔憂。在生計受創時,父母往往都是先要求女兒輟學,把資源用於兒子身上;為了開源節流,女孩會被安排結婚、當童工、甚至被禁止購買衛生巾;三餐不繼時,女孩亦是家中最後可以分到食物的成員,終日餓着肚子。為甚麼女孩總要承受造些痛苦呢? 「家中沒錢讓我讀書了……」 位於東南亞地區的老撾疫情相比起其他國家不算是非常嚴重,但當地政府因應防疫需要,連番延長封城等社區隔離措施。雖然一系列嚴厲措施是為了遏止疫情、拯救生命,但也在經濟上帶來莫大打撃,令人民叫苦連天。 疫情大大破壞了許多家庭的生計。沒有糧食,兒童很容易落入輟學、成為童工、甚至是童婚的危機。 10歲的辛施兒(Sinxay)是家中最年輕的孩子,她志願成為一名老師。為了這個夢想,她一直努力讀書。但命運捉弄人,在封城令下,父母無法繼續前往香蕉農場打工幫補收入,一家陷入財困。面對新學年每人高達150美元(約港幣1,200元)的書簿雜費,辛施兒的父母只好犧牲長女的讀書機會,盡可能讓年紀較小的孩子讀到高年級。 辛施兒的父母其實也很愛錫女兒,知道讀書可以改變女兒的命運,讓她們不會像自己一樣受貧困煎熬,但作為一家之主,辛施兒的爸爸更清楚知道家中已入不敷支,情況迫在眉睫,而他在糧食和讀書之中並沒有選擇。即使現在辛施兒仍然有幸讀書,不過,在三餐都成問題的經濟壓力下,辛施兒知道自己和二姊姊也快要被迫輟學,在心裡已默默地與課室和夢想告別。 兩難中的「第三個選擇」 天無絕人之路。在辛施兒正要失去希望時,培幼會在她居住的社區中推出就疫情而特別設立的獎學金,讓面臨失學的孩子可以負擔到讀書的開支,而辛施兒就是受助孩子之一。 「辛施兒的獎學金舒緩了我們的財政困難,要不是及時得到這筆資金,本來我打算讓她輟學了。」辛施兒爸爸說。辛施兒亦喜上眉梢地分享說:「因為培幼會,我不單可以留在學校讀書,更有新的校服、學習用品和糧食補貼!我和朋友都更喜歡上學了!」 曾經面臨輟學危機,辛施兒(中)現在更珍惜在學校讀書的時光,現正奮力學習,追逐夢想。 培幼會相信提升女性的社會地位和加強教育工作是長遠地消除性別不平等的關鍵,因此會透過改革學校課程、舉行社區活動等不同形式向當地人宣傳保護女孩權益的意識。 趁着新年送上「利是」 為孩子一家送上新希望 農曆新年快到,除了從遠方為孩子送上祝福,祝願他們學業進步外,我們也可以透過實際行動支援他們學習需要。我誠邀您送上一封「愛.女孩」利是,以港幣$500元為兩個家庭(每家庭四至五人)提供備有20至25天糧食的食物籃,暫緩家庭經濟壓力;以港幣$1,250元為一名女孩提供一年獎學金,助女孩追尋夢想;或成為「愛.女孩」基金月捐者,以每月港幣$120元長遠地支援女孩,包括派發糧食包,滿足三餐所需;頒發獎學金,讓她們的學業不受生計影響;提供職業培訓,讓女孩及婦女可以學習新技能,增加收入;設立反童婚及生殖教育課程,減低女孩陷入童婚和懷孕的風險;以及舉辦衛生包及衛生巾工作坊,助女孩防疫及改善月經衛生狀況。您的一封利是可以打破女孩坎坷宿命,開創美好人生! 現凡捐出「愛‧女孩」利是或成為「愛‧女孩」基金月捐者,即可獲贈虎年揮春乙份。(只限新捐款者,送完即止。) 每個女孩都有夢想和無限的發展潛力,她們應該得到和男生一樣的機會和權利。

月經不再是障礙 女孩不再徬徨

在香港,談及月經,縱然時而引來尷尬目光,但基於男女從小都會接受基本生理教育,因此月經對我們而言是再正常不過的生理現象。但在一些發展中國家,情況卻截然不同。尼泊爾傳統認為月經代表「不潔」之物,因此當地女孩在經期不但飽受歧視,更需入住偏遠的「月經小屋」,面對寒冷、野獸攻擊以及被侵犯的威脅。除此之外,當地衛生巾價格昂貴,生於貧窮家庭的女孩被迫以舊布替代,影響健康。 延伸閱讀: 【月經會招致死亡?】 【傳統禁忌致性別不平等 天價衛生巾斷送尼泊爾女孩無價將來】 國際培幼會去年得到一眾捐助者支持,在尼泊爾巴迪亞縣及縣內的辛哈中學(Shimha Secondary School)展開名為「打破沉默」的月經項目,在社區及校內推行月經教育活動,並添置衛生設施,讓女孩能夠安心渡過經期。 糾正傳統偏見 洗脫月經污名 缺乏適當的性教育是形成歧視與偏見的主因,因此教育必不可少。培幼會在辛哈中學及當地社區舉辦了不同月經相關教育活動,希望令大眾重新認識這個女性生理現象,並呼籲他們關顧女性在經期時的需要。 月經衛生間內繪有相關壁畫,令月經知識普及化。 為學校圖書館添置「月經百科」漫畫,糾正學生對月經的錯誤理解。 創造「月經友善」校園 女孩不再恐懼經期 尼泊爾女孩在經期時除了要面對「月經羞辱」,亦會因校園設施不足或「月經貧窮」而無法到學校上課,所以培幼會亦在辛哈中學增設各種衛生設施,確保女孩不會因來經而阻礙學習進度。 新設的洗手間內有完善的潔手設備。 學生可隨時在洗手站洗手,保持個人衛生。 月經衛生間內設有提供衛生巾的自動販賣機,女學生可憑學生證獲得衛生用品。 月經衛生間內亦設有可處理已棄置衛生巾的小型焚化爐。 15歲的祖迪(Jyoti)在辛哈中學就讀四年級,她在接觸「打破沉默」月經項目前,對月經的認識很少,而家人對月經根深柢固的偏見讓她在經期時不但無法得到妥善照顧,更要面對「不潔」的荒謬指控。新冠肺炎疫情下衛生用品價格大幅上漲,祖迪根本無法負擔。無可奈何之下,她只好以棉布充當衛生巾,影響生殖健康。每逢生理期,她都需要向學校請三至五天假,影響學習進度。 「打破沉默」月經項目為祖迪所面對的困境帶來了改變,學校重開後,她開始接觸這個項目,不久後更成為校內新成立的月經關注組織主席,不但積極參與月經及衛生教育活動,更開始在活動中進行演說,呼籲大家放下對月經的偏見和對女性的歧視。值得一提的是,祖迪更一同遊說當地政府撥款在辛哈中學添置月經及衛生設施,讓包括她在內的女學生不再因來經而影響學業。...
Read More

子女遭傭人恐嚇、塞拖鞋不敢揚聲 雙職媽媽出書宣揚「守護兒童」

小孩子最信任的人是家長和照顧者,特別在年幼的孩子眼中,成年人幾乎是權威的所在。然而,假如孩子被他們最信賴的照顧者傷害,他們又能夠向誰求救呢? 作為國際培幼會多年的助養者,閱讀點創辦人梁家鳳(Michelle Leung)是職場上的女強人,亦是一對子女的強大母親,她透露八年前家中印傭姐姐與孩子發生的一件事,不但令子女受到傷害,更令她下定決心出書宣揚「守護兒童」的訊息,希望由父母開始,為孩子締造更安全美好的成長環境。 醉心閱讀的Michelle早前以培幼會守護兒童的安全守則「No!Go!Tell!」為靈感,創作了一套七本的《孩子是百寶箱 We Are Children Treasure Box》圖書系列。 4歲兒子訴說被傭人觸摸感不快 Michelle是一位在家工作的雙職媽媽,每天孩子上學前、放學後、睡覺前,她都會暫時放下工作,用心與子女聊天,維繫像朋友般的親子關係。Michelle相信,從小教導孩子自我保護的意識非常重要,而她在教養子女的過程中亦一直實踐這個理念。 然而,在女兒6歲、兒子4歲的一次親子時間,兒子突然告訴Michelle,說印傭姐姐觸摸他的身體,他不喜歡。Michelle聽罷非常震驚,立即解僱該印傭姐姐,但在印傭姐姐離開後,孩子才向Michelle揭發印傭姐姐更多的「惡行」,原來印傭姐姐曾將拖鞋塞入孩子口中,又會把孩子關進黑房,甚至恐嚇孩子,揚言如果孩子告知爸媽,她就會殺死爸媽,令孩子十分恐懼。 Michelle與子女感情要好,關係親密如好朋友。 無所不談的「朋友式親子關係」 事件令Michelle非常心痛:「我很驚訝,即使已從小教導孩子要保護自己,但原來當事件發生,年幼的孩子也未必懂得開聲求救,因為工人姐姐的恐嚇對孩子而言十分可怕,他們無法承受失去爸媽的後果,所以不敢向爸媽透露半句。」 Michelle慶幸孩子最終對她說出真相,而且事件未有在兩個子女心中留下極大心理陰影。現時,女兒和兒子已分別14及12歲,Michelle與他們的關係仍然像朋友般,無所不談。 Michelle認為,假如平日父母願意向孩子分享自己,孩子也更樂於倘開心扉:「父母要多與孩子溝通,若意識到有不妥當的情況,要主動引導,讓孩子安心與你分享他們的心事和憂慮,許多悲劇或許就可以避免。」 親子共讀維繫溝通 提升孩子語文能力 事件令Michelle更加確信,從小建立互相分享的親子關係非常重要。而她和子女維繫良好溝通的秘訣,就是親子共讀:「透過一同閱讀,孩子的書寫、聆聽、思考和表達能力都會大大提升,在引導孩子表達想法的時候,親子之間會多了很多話題,孩子亦學會接納不同聲音和重視自己及別人的感受。」Michelle口袋裏滿滿的故事,來自她從小對閱讀的熱愛和堅持,她笑言連當年懷孕分娩準備用的「走佬袋」裏,也放置了書籍。 親子共讀大大鞏固了Michelle和子女的親子關係,一對子女也樂於與她分享心事:「今年情人節女兒寫了一封信給我,稱讚我是完美媽媽,亦是她最好的朋友,經常聆聽她的需要、相信她,她知道媽媽有很多掙扎和矛盾,但依然努力做到最好,令我十分感動。」 Michelle...
Read More

您所捐贈的一磚一瓦 築起了孩子的上學夢

上學的機會對發展中國家的孩子而言尤為重要,除了學習新知識外,和同儕之間的交流亦可確保他們身心得到健康發展。在各位捐助者踴躍支持下,國際培幼會得以在越南河江省岩林村為貧困兒童興建幼稚園,讓兒童可在更好的環境學習,享用完善的校園設施,度過快樂的校園生活。 舊校舍非常殘舊,導致家長無法放心把子女送到幼稚園上學。 新建成的岩林幼稚園環境較佳及安全,可以讓更多孩子好好學習。 岩林幼稚園設有三間課室,確保孩子在任何天氣狀況下都可繼續上學,亦設有男女洗手間及廚房,讓孩子保持良好衛生狀況,並得到適切照顧,室外更設有有蓋遊樂場,備有簡單遊樂設施,孩子可在課餘時間和同學玩樂,享受兒童應有的快樂童年。而為了保障他們的安全,整個校園亦已加建圍欄,保障幼童不會因走出校園範圍而遭遇意外。 新校舍設有男女洗手間,十分整潔及安全。 孩子在寬敞安全的新課室內上課,即使天氣惡劣也可照常上課。 有蓋遊樂場設有圍欄,確保孩子玩樂時不會發生意外。 當地村民十分支持這個項目,亦非常期待村內孩子可在良好的校園環境上課,他們在這個校園建設項目中積極提供協助,不但幫助建造地基及校園外的道路,有村民更貢獻自己的土地,令本來只有約150平方公尺的校園面積增加至約450平方公尺,給予孩子更大空間,得以健康成長。 村民幫忙修繕校園外的道路,讓孩子的上學路更安全。 阿歡(Huan)和丈夫阿中(Chuong) 育有一對子女,分別是五歲的小立(Lap)和兩歲的小顏(Ngan),因舊校舍沒有廚房,無法為學生供應午餐,阿歡只可在中午到學校接孩子回家吃飯,再將他們送回學校,加上接送放學,阿歡每天需花費一個半小時來回學校,除了浪費工作時間外,在惡劣天氣下更增加在路上遇到意外的風險。 現在,小立和小顏可以在建有基本校園設施及安全設備的新校舍上學,兩夫婦可放心把子女交托幼稚園照顧,從而在工作養家上投放更多時間。「我們以前非常擔心孩子在學校的安全,因為校舍實在太殘舊了,下雨時屋頂還會漏水。如果沒有新校舍的話,我們會讓小顏到三歲才上學。很高興校園得以翻新,孩子可以專心學習之餘,亦減輕了我們的負擔。」阿中欣喜地說。 阿中現在可放心將一對子女交托給幼稚園照顧,自己和妻子則可專心賺錢養家。 岩林幼稚園的校長同樣為新校園落成感到十分興奮,她曾擔心校舍建設會受疫情及連場大雨影響而延誤,幸好在各方幫助下,工程仍可順利完成,孩子得以如期上學。「岩林幼稚園是區內最美麗,設施最完善的學校,我相信父母都會很放心把孩子交給我們照顧,由衷感謝捐助者和培幼會的無私幫助。」 岩林幼稚園校長感謝捐助者和培幼會為當地兒童教育所作的貢獻。

感謝您的希望饋贈 燃亮孩子生命

自2020年初,新冠肺炎病毒肆虐世界各地,生於相對富裕社會的我們尚且為抗疫疲於奔命,更遑論發展中國家的人民,尤其是本已在掙扎求存的兒童。幸好得到各位捐助者的慷慨支持,讓培幼會得以透過「希望之禮」計劃,在柬埔寨東北部臘塔納基里省展開興建教師宿舍及衛生設施、提供獎學金、美容及農務培訓等項目,支援當地兒童的教育及幫助他們及家庭改善生活。 改善教師居住環境 提升教學質素 22歲的仲宋(Som Song)在當地一所小學任教,他的班上共有31名小五學生,包括15位女孩。任教的三年期間,仲宋一直和兩名教師在一間由村民興建的簡陋小木屋居住,「小木屋空間非常不足,十分侷促,亦沒有廁所,在裏面生活非常辛苦」,仲宋無奈表示。 有見及此,培幼會在該學校興建教師宿舍,宿舍內不但有兩間房間,更設有廁所等基本設施,大幅改善老師的生活環境,仲宋感謝培幼會的幫助,「現在的宿舍有足夠基本設施,例如廁所及水井,所以住得舒服多了,這樣我就可以繼續任教,不需因生活環境惡劣而被逼離開。」 仲宋對新宿舍十分滿意,因為良好的居住環境可讓他更專注教學 這棟新教師宿舍更得到當地政府肯定,獲得由柬埔寨教育部門頒發的國家建設獎(The National Construction Medal),以表揚培幼會為改善柬埔寨整體教育水平所作的貢獻。 為女孩提供美容培訓 鼓勵她們自食其力 20歲的瑞妮絲(Sreynith)就讀小六時因家境貧困輟學,自此失去重新接受教育的希望。在得知培幼會職業培訓計劃後,她卻下定決心參加,因為該計劃不但為女孩提供美容技巧培訓,更有膳食及住宿津貼,讓瑞妮絲可以無後顧之憂,接受職業訓練,改善生活。 瑞妮絲(前排左四)完成化妝培訓後接受課程證書 瑞妮絲完成培訓後開設了一間小型美容店,運用她學習到的知識及技巧努力工作,每天可賺取美金約7.5至12.5元,不但可自食其力,更改善了家人的生活,「我希望我的經歷可以鼓勵其他年輕女孩,讓她們知道即使家境貧窮,亦有機會透過自身努力,擁有更美好的未來。」 學習農務知識 以小小幼苗支撐八口之家 38歲的霆浩(Ting Ho)是其中一名參與由培幼會舉辦的蔬菜種植課程的農夫,「以往我們都是從電單車商人手中購買蔬菜,從未自己種植過農作物」,參與培訓後,霆浩學會如何使用天然肥料種菜,並在培訓員指導下進行練習,培幼會亦為霆浩及其他農夫提供多種蔬菜種子以及農務工具,讓他們可踏出自食其力的第一步。 霆浩的家庭有八名成員,在接受培訓前,他們的生活過得十分艱難,「現在,我和家人在旱季種植蔬菜,每年有兩次收成,每次可賺取美金25至50元,足夠養活家人,更可讓四個孩子接受教育」,霆浩更將知識傳授給其他農夫,讓他們亦可以自力更生,改善生活。 霆浩接受農務訓練後,終可養活一家八口 去年的「希望之禮」項目亦包含以下工作,為更多柬埔寨兒童及家庭改善生活: 於一所小學興建設施齊備的廁所,包括男女洗手間各一、殘障人士廁所以及女性衛生用品專用棄置桶,讓孩子可安心使用衛生設施。此外,培幼會亦建設水井、水箱以及可供四人同時洗手的大型洗手池等設施,令學童的衛生健康得到更好的保障。 在22所小學建設濾水器,並舉行培訓,教導老師和學生使用濾水器,確保學童可飲用清潔食水。...
Read More

疫情下女性面臨更大危機 培幼會半年抗疫工作見成效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全球,帶來極大健康威脅,幾乎沒有一個國家可以倖免。為防止疫情擴散,各國實施包括停課、停工及限制公眾活動等不同防疫措施,雖然這些措施對控制疫情而言不可缺少,但亦間接導致其他危機出現。童婚、早孕及家庭暴力等的個案數字在疫情期間大幅上升,揭示兒童及女性等弱勢群體除面對病毒威脅外,亦正處於性別不公及被剝奪自主權的狀況。 當政府及不同組織專注在防疫工作時,國際培幼會從去年3月疫情爆發初期至10月確診個案上升至高峰的六個月期間,在各地開展各類型保護兒童及女性身心健康及人權的工作。培幼會的工作主要集中在四個地區,針對每個地區的疫情嚴重程度以及當地固有問題作出相應措施,希望對症下藥,協助有效解決危機。 在各界支持下,培幼會在四個主要地區開展新冠肺炎疫情相關工作,總受惠人數近8,000萬。 各地女孩所面對的問題不盡相同,因此培幼會亦會以不同措施幫助她們渡過疫情下的困境。在香港,我們早於去年初已開展一系列緊急援助項目,為基層市民提供防疫物資(請按此瀏覽詳情)。 而以下是一些發展中國家女孩以不同方式受惠的例子: 與秘魯政府合作強化遙距學習軟件 讓更多學生受惠 秘魯學生因學校停課而需使用由政府開發的遙距學習軟件「I Learn at Home」上課,但大多數學生都因網絡訊號不穩而影響學習進度。16歲的女孩露絲(Ruth)和她的弟妹亦面對同樣問題,他們因所居住的鄉郊地區網絡信號太弱,無法順利在家學習。 為幫助更多和露絲遇到同樣問題的學生,培幼會與秘魯教育部門合作強化「I Learn at Home」軟件,包括製作可透過收音機收聽的課程,並捐贈擴音器給社區在公眾場所播放課程內容,讓超過20萬本來無法繼續學習的秘魯學生受惠。 露絲在家以收音機透過軟件「I Learn at Home」學習課程 緬甸青年領袖:他們越是噤聲,我們更要發聲 培幼會與另一組織合作在緬甸推出一個由年輕人主導的線上教育平台,鼓勵他們互相幫助及保護,免受暴力對待。 此項目的相關訊息由年輕領袖透過緬甸培幼會的社交媒體平台發佈,在網上已接觸超過450萬人...
Read More

疫情致失學缺糧 把握現在 讓孩子生命不被扭曲

每年的年末,我都會找一個時間,回顧過去一年經歷以及訂立新一年目標,這過程可以讓我好好整理自己的人生,得着甚多!可是,當我回顧2020年的時候,心裡卻異常地難受。2020年是充滿挑戰的一年,面對疫情,對大部分人來說,可能是留在家中的時間多了、少去了旅行,但對於資源十分貧乏的發展中國家兒童來說,一場疫症帶來的禍害足以影響他們的一生。 我投身扶貧發展工作廿多年,曾目睹不同天災、戰亂如何令孩子的生活受到威脅,但這史無前例的全球疫症帶來影響之大,是近數十年前所未見的。自疫症爆發起,我不分晝夜定期與不同國家的前線及後勤同事以視像會議交流,得知世界各地更多孩子正遭遇各樣難關,包括三餐不繼、被逼童婚、被施暴、當童工等,當中以輟學和缺糧問題尤令我擔憂。   停課就是輟學 「知識改變命運」絕對是老生常談。我們可有想像過這場疫症把孩子接受教育的機會都奪去,他們又怎何逆轉命運?對發展中國家的孩子而言,停課是輟學成為童工或被逼童婚的序曲。研究顯示,因疫情停課後,很多亞洲、非洲、南美洲的貧窮兒童沒有資源遙距上課,失去繼續學習的機會,更有不少因家庭陷入經濟危機而被逼將年紀輕輕的女兒嫁出以減輕經濟負擔,有些孩子也要當童工幫補家計。根據聯合國資料顯示,因疫情影響,未來10年將新增1300萬位兒童新娘,至少2400萬學童可能永遠無法再回到課室上課。 住在柬埔寨偏遠地區、八歲的麗加(Lika)在停課的第一個月就因家貧無法負擔電子用品費用,不能參與網上遙距課程,只能隨母親下田工作,學業大受影響。為了讓眾多像麗加一樣的孩子可以儘快得到學習機會而不受昂貴的上網設備和不穩的網絡影響,培幼會提供了助學金及為偏遠地區孩子而設的學習課程,讓麗加和其他孩子得以購買遙距學習書本和學習用品,並在父母協助下繼續學習。老師亦會定期把課業帶給學生,跟進他們的學習進度。在老師和母親的支持下,麗加成績突飛猛進,更考獲全班第五名!盼望麗加能夠繼續努力讀書,不受停課影響,用知識改寫命運! 因家貧缺乏電子設備,麗加早前未能參與網上課堂。 飢餓的孩子在存亡邊緣 除了輟學問題,疫情亦令很多孩子活在飢餓中。七個月大的楚蕙(Chorvy)同樣在柬埔寨居住,是家中的小女兒,父母因沒有資金和知識,一直只能以種植平價的木薯為生。疫情前,他們雖不富有,但每天可以賺到十美元 (約港幣80元),勉強糊口;疫情影響交易加上木薯失收,現時楚蕙父母每天只賺到五美元(約港幣40元),一家人瞬間陷入缺糧危機。楚蕙瘦得可憐,更被界定患上嚴重營養不良。培幼會為楚蕙一家提供經濟支援,讓楚蕙獲得到醫院接受恆常營養治療的交通費,現時,楚蕙已不再營養不良,得以健康成長。 楚蕙現已不再營養不良,盼望可以快高長大。 現在就是改變的時刻 一場疫症帶走了很多寶貴的性命,也為無數貧窮孩子的生活帶來巨大打擊。他們急需我們給予更多支援及關懷。昐望我們都可以把握現在,在這些小孩子的生命被永遠扭曲之前,伸出援手,送上「希望之禮」,延續麗加和其他孩子的上學夢,讓與楚蕙一樣的貧困孩子獲得充足食物,健康成長。 疫情令柬埔寨農民生計大受影響,失去收入,一家只能吃木薯為生,孩子容易患上營養不良。我們可以港幣600元為這些家庭提供種子、小雞以及耕種培訓,更有效地幫助他們獲得充足營養,也讓小孩子健康成長。   在疫情的影響下,很多柬埔寨家庭生計出現困難,決定把女兒嫁出以減低支出並獲得禮金。只要港幣1200元,就可以讓一名瀕臨輟學的女童得到獎學金,用以支付上學用品、校服等費用,使她們可以繼續讀書,改變未來。   培幼會在發展中國家派發防疫用品、糧食、遙距學習及通訊工具及提供彈性課程等,協助貧窮兒童渡過難關。   我去年曾到柬埔寨探訪,考察透過「希望之禮」計劃籌款興建的水利設施,看到孩子能夠有清潔的水源使用,令我很欣慰,我希望大家今年繼續支持這計劃,讓更多孩子在疫情下獲得清潔水源洗手,得到溫飽及繼續上學讀書。    ...
Read More

受助兒童的抗疫心聲

在疫情下,不少捐助者都十分關心遠在世界各地的受助兒童的狀況,培幼會各地區辦事處的社區義工仍默默耕耘,密切觀察受助兒童的情況,聆聽他們在疫情下的心聲,並協助筆錄其生活情況。透過以下幾位兒童及社區義工的書信節錄,與您分享受助兒童所屬社區的最新狀況。 「受助兒童告訴我停課令他們很失落,也不能像從前一樣嬉戲。很多人都失去了他們的工作,過著艱苦的生活。」 —孟加拉尼爾帕馬里社區義工Selim 「疫情爆發後,政府勒令兒童在家學習,以保障他們的健康。不過,在家學習亦帶來不同挑戰,例如師生關係因而變得疏遠等。這次疫情亦影響了不少家庭的生計,賴以生存的食物價格瘋狂上漲。我們希望捐助者能繼續透過國際培幼會支持兒童及其家庭,好讓他們能夠有足夠的知識和資源,保護自己及家人免受感染。」 —印尼龍布陵島社區義工Fransiskus X. Rahaz 「我住的村莊未有確診個案,亦不開放予他人進入,不過我們就有更多時間和朋友玩,我們會玩水、捉魚、拍球。另外,國際培幼會的職員也借助海報,於我們的社區傳遞抗疫資訊。我們因而學到正確的洗手方法,保護自己免受感染。」 —泰國清萊助養兒童Aof 歡迎您繼續於網上平台留下訊息予受助兒童,好讓兒童在郵寄服務恢復後,儘快得到您的關心和支持。

為女孩充權 擔起守護家園重任

自2016年起,保誠亞洲公益基金一直支持國際培幼會在柬埔寨、菲律賓及泰國的「 安全學校 」項目,旨在透過不同課程和訓練,使學生和學校能提升面對災害的能力。來自菲律賓的16歲女孩坦妮卡、14歲的柬埔寨女孩莎拉及在泰國就讀8年級的女孩菲兒有一個共通點,她們都是學校的女性領袖,並希望透過自身的力量,為同學打造一個更安全的學習環境。 坦妮卡在菲律賓的西薩馬省居住。雖然他們每天都能欣賞景觀優美的海岸,但這個地勢亦為他們帶來熱帶風暴、颱風和水災。為了減輕災害對兒童和社區帶來的破壞,國際培幼會挑選了10所學校,並計劃透過項目幫助1,287名學生(包括701名女孩和786名男孩)。坦妮卡就讀的學校亦在被挑選的名單中,她和89名來自其他學校的學生參加了一個為期三天的防災控災訓練營,並學習了不同防災控災和求生知識,包括急救、基本維生和水上安全知識。她亦因而有機會認識什麽是「學校監察及危機應變隊伍」,並引發她加入隊伍的興趣。 但是,坦妮卡很快便發現「學校監察及危機應變隊伍」大部分成員都是男生。作為一個內斂害羞的女生,坦妮卡不禁質疑自己的能力,她覺得自己體力不及男生,又沒有作為領袖的經驗。在菲律賓及其他東南亞國家,保護家園的責任通常會落在男性身上。讓一個年輕女孩參加學校監察隊伍,並肩負起保護其他同學的責任,絕對不是一個常見的安排。 幸好,國際培幼會邀請了坦妮卡參加在當地舉行的「愛.女孩」活動,她因而可以接觸性別平等議題,並明白到女性在防災控災的過程中亦能佔一席位,而且只要具備足夠經驗和知識,所有人都可以為社會帶來改變。 透過能力提升訓練,坦妮卡學習了各樣防災控災基本知識,並成為朋輩中的教育者,帶領朋輩並促進他們學習更多有關防災控災的知識。她和隊友會在學校向各班同學傳遞知識,甚至透過真人示範教導同學如何在災害中求生。坦妮卡自豪地說:「成為朋輩的教育者大大提升了我的自信,亦使我和隊友更團結,更互信。」 坦妮卡現在是相關緊急救援項目的代表及「學校監察及危機應變隊伍」隊長。她形容自己為性別領袖,並鼓勵更多女孩加入隊伍,希望可以令隊伍内的男女,甚至同性戀及跨性別或學習障礙學生的比例達至平衡。 和坦妮卡一樣,來自柬埔寨的莎拉和泰國的菲兒的人生都因為國際培幼會而經歷了類似的改變。莎拉在一個低收入家庭中成長,在學校附近地區,有23.78%的住戶都沒有配備室內洗手間,不少居民仍需要在室外如廁,學生更需要步行600米去打水。 莎拉憶起曾在上學途中和朋友跌落在泥濘小路上,白襯衫和書本都被沾污。當時,她們完全不懂得如何保護自己。 現時,莎拉是學校的兒童小組女性領袖。她參加了培幼會舉辦的訓練課程,並宣誓會把所學的知識與其他低年級的同學分享。她會與同學分享在學校內和附近有機會遭遇的風險,並與他們討論減低風險的方案。 菲兒在清萊一所學校就讀,該地區經常受地震、泥石流、水浸、森林大火、旱災、極端氣候及空氣污染等問題影響。 學校的防災控災課程與STEM(科學、技術、工程與數學)課程融合,令女孩有機會接觸她們鮮有機會涉獵的範疇。 菲兒參加了學校舉辦有關微型電腦(Micro:Bit)的工作坊,並融合她兩年期間在「 安全學校 」項目學習的知識,與同學發明了幾項小工具。她望向課室的一角,驕傲地介紹:「這個是我和朋友一起造的PM2.5空氣過濾系統。那個是我們用Micro:Bit造的植物自動澆水器,它能自動感應光度和泥土濕潤度。」菲兒用專業詞彙補充:「這部機器需要透過程式編碼運作!」 菲兒說她的夢想是成為一個工程師,希望發明更多能解決社區問題的機器和工具。國際培幼會希望幫助和支持更多像坦妮卡、莎拉和菲兒一樣有夢想的女孩,一方面減低災害破壞,另一方面幫助女孩明白並發揮自己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