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y

總幹事探訪

割禮一刀毀終生 女孩身心嚴重受創

試想像你身體的一塊肉被無緣無故割下,感受如何?會反抗還是接受?在非洲埃塞俄比亞的阿法爾區(Afar Region),有許多女孩甫出生便要接受割禮,最常見的割禮形式是切除能刺激「性快感」的女性陰蒂頭與陰蒂包皮,或是切除能保護陰部的大陰唇及小陰唇,此習俗更被視為祝福及貞潔的象徵!現時,全球估計有兩億女性曾接受過不同程度的割禮,這習俗於非洲28個國家盛行,約有5,500萬名15歲以下的女性曾接受過或正活在要接受割禮的陰影下。割禮帶來無窮的禍害,使女孩身心嚴重受創。 因傳統文化,割禮被認為是對女孩的祝福以及貞潔的證明,但不同程度的割禮都為女孩帶來永不磨滅、長遠的身心傷害。 相片來源:由參與國際培幼會青年會議2019伊利沙伯中學學生製作 今年一月,我到訪非洲埃塞俄比亞,探討女孩在這個割禮盛行率為65%的國家生活所面對的挑戰,同時了解國際培幼會的工作如何打擊割禮,讓女孩不再承受痛楚以及活在陰影下。鑑於當地傳統文化,女嬰甫出生七日就要進行割禮,此象徵婚前貞潔,亦是對女孩未來婚姻的祝福;相反,未接受過割禮的女性會受盡歧視。令人難以想像的是割禮師一般會用未經正規消毒的切割器具,如刀、玻璃、利石或指甲切除整個外陰,再用針線縫合陰道口;整個過程並不會使用麻醉藥,對女嬰造成極大的健康風險,她們要承受無比的疼痛、流血不止、細菌感染等苦果,有些甚至終生殘疾和死亡。 在埃塞俄比亞,女嬰七日大就要接受割禮,令人震驚。 女孩會因割禮感染細菌而死亡。 難以想像全球有兩億女性曾接受過不同程度的割禮,所帶來的身心傷害都是長遠且不可逆轉的,國際培幼會正致力結束此陋習,保障女性的健康。 前割禮師覺悟割禮禍害 放下刀刃成為英雄 在今次的探訪,我認識了曾從事割禮25年、為超過200名女嬰進行割禮的前割禮師莎哈拉(Zehara)。因著傳統文化,割禮這個職業令她備受尊敬,完成割禮後她都能收取少量的禮物作爲報酬,因此莎哈拉樂於繼續施行割禮,直到她見證在她刀下一名嬰兒因割禮而三、四天無法排尿,肚子脹得像個球般痛苦萬分以及透過培幼會的教育工作,她才恍然大悟,明白到割禮百害而無一利。本來心痛萬分的我慶幸莎哈拉已毅然放下刀鋒,成為反對割禮的倡儀者,致力改變女孩的命運;又與培幼會同行在村內進行教育及游說,改變村民的觀念;培幼會亦為她提供山羊作為生計支援,至今莎哈拉已拯救了 750 多名女嬰免受割禮傷害,成為了村裡的英雄。 前割禮師莎哈拉見證到割禮對女孩的禍害後,不單放下刀刃,現更積極在村内倡議終止割禮,保護女孩的身體、性命及將來。 割禮殘害身體 心靈傷痕難以磨滅 離埃塞俄比亞不遠的索馬利亞,由於沒有法律明文禁止割禮,因此割禮情況十分嚴重,該國高達99%介乎15至49歲的女性都曾遭受過不同程度的割禮。23歲卡和(Cawo)10歲時遭受了最殘酷的割禮,她的整個外陰被切除及陰道口被縫合。她每個月除了要承受月經的痛楚外,分娩時因未能自然生產要剖腹產子,由於當地醫療落後,,導致她要臥床40多天,飽受身心創傷。卡和本想過美好人生,未來卻要與疼痛與悲傷同行。「我絕不會讓我的女兒像我一樣承受割禮帶來的身心之苦,沒有女孩需要再受苦!」雖然卡和只是一個年輕的母親,作為過來人,她深明割禮帶來的禍害,現正致力在社區說服其他家長終止割禮。 「割禮的陰影像惡夢至今仍纏繞著我,10歲進行割禮時見到手持著刀片的割禮師,我害怕極了,我的將來都要與疼痛和感染疾病為伴。」 眾志成城終止割禮 保護女孩未來 在實施割禮的92個國家中,51個國家有法律明確禁止割禮;而且在新冠肺炎發生前,透過各國的合作,多地已開始放棄割禮這個陋習,但在疫情發生後,社區教育工作難以持續進行;亦有不少失業的前割禮師重操故業,因此有額外200萬名女性有機會淪為割禮的受害者。培幼會一直積極透過教育和講座,向女童、家長及社區人士講解割禮的禍害;並促進社區人士組成「母親互助小組」,以及青少年、父親等小組,透過定期開會討論如何在社區達成終止割禮、童婚、性暴力等目標,同時積極與當地政府部門,如醫療機構及婦女部門緊密合作,倡議全面禁止割禮;又與當地組織合作設立一站式中心向割禮倖存者提供醫療支援及心理輔導。培幼會持續在社區推行教育的工作已取得成果,在莎哈拉居住的村落近500戶人口中,已接近三年半沒有女嬰遭受割禮,將來更會與鄰近的村莊合作,將終止割禮推得更廣,締造從根本的變革。 現時,因法律沒有嚴格執行及根深蒂固的傳統文化,現時全球每八秒就有一個女孩遭受割禮,希望大家可以支持「愛女孩月捐計劃」,讓我們集結穩定的資源,在更多社區推行反割禮的工作,拯救更多刀鋒下的女孩,讓她們擁有身體的自主權。...
Read More

貧母承錐心之痛將女兒逐一出嫁 童婚宿命代代相傳如何打破?

為人父母最希望能見證女兒覓得值得託付終生的伴侶,相依一生。然而對於孟加拉33歲娜芝瑪(Nazma)而言,這個平凡的心願卻成為了她終生的遺憾,身為童婚受害者,她卻無力阻止童婚悲劇在下一代上演。源於貧窮,不由人願的童婚就如宿命般不斷在貧困家庭中跨代相傳,摧毀無數女孩一生幸福。 貧窮為禍    逾半女孩未成年已婚  去年八月,我再次到訪孟加拉,透過與一個跨代童婚家庭詳談,了解到當地父母是如何在經濟壓力及封建文化雙重夾擊下,逼於無奈將女兒出嫁。 根據聯合國數據,孟加拉有超過4,160萬名女性在未成年時已結婚,佔所有結婚女性人數51%;有2,230萬名女性結婚時不到15歲;近四成女孩在18歲前已經懷孕。本應接受教育、裝備職業技能的女孩,被逼輟學照顧家庭,失去經濟自立能力,從此深陷貧窮的惡性循環,令跨代童婚不斷發生。 輕率出嫁   14歲早產後患無窮 三代同堂本是美滿家庭的象徵,然而在孟加拉古里格拉姆縣的村落,看到年輕女性兒孫滿地,卻是代表她無法選擇的人生。33歲的娜芝瑪(Nazma)不僅是三女之母,更是三位兒孫的外婆,因為家境貧困,14歲時在父母安排下被逼結婚,懵懂地懷上第一胎。身心尚未發展成熟,她懷孕時忍着嚴重頭痛、貧血、身體虛弱和子宮併發症等的不適,產後,她費盡心神照顧初生嬰兒,更因未有適當的護理,身體虛弱得無法重拾工作,終日只能留在家中照顧家庭。 清貧難阻女兒步童婚後塵 深受童婚所害,娜芝瑪最大的心願是支持女兒讀書,讓她們追尋夢想。可惜的是,她的丈夫只是個工人,月薪只得7,000塔卡(約495港元),光是學費、生活費就已高達13,000塔卡(約919港元),微薄的收入根本不足以養活一家五口。走投無路下,為減輕經濟負擔,娜芝瑪只能眼白白看着兩名女兒於13歲、14歲時相繼步入童婚後塵,與自己一樣,人生只剩下照顧兒女以及無盡的家務。 看到她們痛哭流涕訴說童婚的苦況,我深深感受到娜芝瑪無力保護女兒的切膚之痛。試問為人父母,誰不想見證女兒健康成長、順利畢業、就業、覓得如意郎君,過着幸福的生活? 堅拒童婚    望中斷童婚循環 當娜芝瑪寄望家中最年幼的15歲塔妮亞(Tania)能夠脫離童婚厄運時,丈夫卻患上重病,一家頓時失去經濟支柱,更需要借貸治療而陷入財困。塔妮亞無憂的校園生活就似在倒數,童婚的威脅再度逼在眉睫。 除了經濟壓力外,根深柢固的封建思想亦令女孩在劫難逃,在孟加拉,女孩「年輕未婚」普遍被視為恥辱,逼使她們落入童婚的厄運。「塔妮亞上學途中會不斷遭遇陌生男子騷擾,威迫她要盡快出嫁,為了解決財困及保護她的安全,我們就似別無他法……」,母親娜芝瑪傷心地說。 塔妮亞透過參與培幼會的反童婚項目,及目睹母親和兩名姊姊的遭遇,深明童婚的禍害,多番捍衛自己的權益,堅持繼續學業。「童婚不會帶來幸福,我理想中的婚姻是二人兩情相悅,經濟獨立,在二十五歲思想成熟時才開始談婚論嫁。」,塔妮亞分享道。她夢想成為軍人,希望藉此證明女性也有能力貢獻社會。 打破童婚世代循環   必須多方結合力量 跨代童婚的悲劇亟需在塔妮亞這一代終止。國際培幼會一直視全面消除童婚為己任,多年來積極在發展中國家推行不同的反童婚項目,例如在古里格拉姆縣的社區協助成立小組,讓女孩丶父母丶社區領袖認識童婚的禍害,並推行獎學金計劃,在符合不讓女孩於18歲前出嫁以及輟學的條件下,向當地貧窮家庭發放獎學金,支持女孩繼續學習,避免她們成為童婚的受害者。 與警方緊密合作  建立通報童婚渠道 要全面打擊童婚,當地政府組織的力量不容忽視,今次我特意與孟加拉古里格拉姆縣警方會面,了解他們打擊童婚的工作。警司Al...
Read More

貧民窟女孩悲苦尋夢路 加緊步伐助女孩逃離貧窮魔咒

今年是民權領袖馬丁路德金(Matin Luther King Jr.)發表《我有一個夢想》演說的60周年,遙望實現真正平等還有萬里長路,在疫情、氣候災害及戰爭衝突影響下,性別平等還需要多131年才能達成。這次再訪孟加拉,聽著女孩藉唱 《我們定會克服》 (We Shall Overcome)訴說追求夢想的艱難,不禁令我黯然神傷。為何這些擁有遠大抱負的女孩,總是逃不過貧窮、輟學、童婚代代相傳的宿命? 拼命擠進城市角落 落腳貧民窟難上流 今年八月,我再次到訪孟加拉,探討這個人口稠密、貧窮問題嚴重的國家,如何令無數女孩處於困頓之中,難以擺脫貧窮之苦,同時了解培幼會的工作,如何為女孩築起平順的求學路。 孟加拉有近1.6億人口,單是在首都達卡已有逾5,000個貧民窟,有逾180萬人口在內棲身。無數來自農村的人口為尋求更好的工作及教育機會,不惜離鄉別井,即使要蝸居於髒亂、狹窄且衛生條件惡劣的貧民窟裡,也在所不惜。     近年孟加拉政府清拆達卡多個貧民窟,本來已家徒四壁的低收入家庭頓時變得無家可歸。 輟學失起跑機會  難中斷貧窮循環 從農村蜂擁而至的家庭都殷切期待著一個更美好的生活,但這美好想像卻如煙花般一瞬即逝。教育是脫貧的最佳解藥,但對於貧民窟的兒童而言,求學路總是崎嶇滿途。據孟加拉BRAC大學的研究顯示[i],貧民窟的小學就學率僅為77.2%,遠低於國家平均水平的97.7%;隨著他們成長,教育機會變得更為奢侈, 10至14歲貧民窟青年及女孩的就學率為69%,但15至19歲的就學率則急劇下跌至29%,反映其輟學率高得驚人。 令人痛心的是,在奮力爭取一個學習機會的路途上,女孩的道路總是曲折顛簸。許多窮困家庭為減輕經濟負擔不惜安排年幼女兒出嫁。她們的求學路就此中斷,要阻止貧窮從上一代複製到下一代,又談可容易? 低谷更見姊妹情深  ...
Read More

疫情下童婚飆升 無數孟加拉女孩在劫難逃 兩16歲女孩經歷天壤之別的人生

撰文:國際培幼會總幹事 蕭美娟博士 16歲,本應是正值青春年華,憧憬著美好的將來。在全球童婚率最高的國家之一孟加拉,兩位16歲女孩卻有着天壤之別的人生—女孩才16歲,因童婚斷送一生幸福,歷盡輟學、嫁人、產子為人母,並成為全職主婦;透過教育,女孩才16歲,也能憑一己之力掙脫童婚命運,成為倡議者阻止更多悲劇發生,助更多女孩掌握自己人生。 疫情童婚急增 女孩前程被毀 今年八月,我到訪孟加拉,全球童婚率最高的國家之一,探討女孩如何在一個童婚問題最猖獗的國家掙扎求存,並了解培幼會的工作成果。 根據聯合國人口基金會,孟加拉五成女孩在18歲前結婚,其中15%未滿15歲。這次,我到訪的古里格拉姆縣(Kurigram)童婚率高企,達46.8%[1]。孟加拉男尊女卑,在性別不平等的社會下,女孩被視為家庭中的負累,既不具生產力亦消耗糧食。新冠疫情重創經濟,導致2,400萬人陷入貧窮狀態,全國逾四成活在貧窮線下[2]。許多家庭朝不保夕,處於岌岌可危的貧窮邊緣,在不得已的情況下童婚變本加厲。 對女孩來說,婚後的生活並不好過,隨之而來就是早孕、家庭暴力等各種威脅。這樣被斷送一生幸福的女孩比比皆是,全球最大的非政府組織The Bangladesh Rural Advancement Committee[3],簡稱BRAC在全國11個地區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2021年的童婚案例飆升13%,創孟加拉過去25年來最高的紀錄,形勢刻不容緩。 女孩身心俱痛 一生被困籠中 事實上孟加拉的法律對於童婚並非毫無作為,政府雖有立法規定女性的婚姻合法年齡為18歲,可是在落後地區如古里格拉姆縣(Kurigram),出生證明仍是手寫,在窮途未路之時,即使女兒未到18歲,亦有父母不惜竄改女孩的出生年份,偽造文件,挺而走險,嫁女以紓解家中財困。在疫情高峰下,對抗童婚的監督機制幾近瓦解,項目委員會亦超過三個月沒有舉行會議,其中在疫情最嚴重的四個月期間,古里格拉姆縣童婚數目多達121宗。[4] 與當地女童坦誠討論童婚對她們學習以至生活的影響,當中不少分享令人心痛。年僅16歲的海迪徹(Khadija)於11歲那年因家貧被父母安排與素未謀面的男子結婚,她從此離開學校,向同學道別,取而代之的就是一日復一日的繁瑣家事。但她所失去的並不止於一生的前途,在13歲時她已成了一女之母。在身體尚未發育完全的年紀懷孕、分娩,令海迪徹面臨各種不適。孩子出生後,要勞心勞力照顧初生孩子,卻未能適當的護理及復原,她身體變得更虛弱,漸漸出現體重過輕、嘔心和嘔吐、頭暈等不適。她指在社區的女孩大都在與她相約的年紀被安排結婚,她直言希望女兒不重蹈她的覆轍,能獲得良好的教育,發展個人事業。 我與海迪徹的三歲女兒分享糖果,她女兒露出天真笑顏的一刻,才驟然發現她的母親—16歲的海迪徹也都是個女孩,但她的童真已因童婚被毀,「成為好妻子、好媽媽」是她唯一的目標。 望見瘦骨伶仃的海迪徹獨自承擔家務,照顧孩子,自主、光明的人生仿佛已離她而去。 持續行動漸見曙光 國際培幼會一直為女孩爭取應得權益,讓女孩不再面臨不公平和壓迫,獲得發展所長的機會。培幼會透過為當地貧窮家庭發放獎學金,亦為輟學青年及成人提供切合市場需要的技能培訓,加強他們的自立能力,從而改善經濟狀況,暫緩經濟壓力。培幼會亦持續進行性別教育及遊說工作,讓社區人士認識童婚禍害,革除歧視女孩的思想,在2017年至2019間,古里格拉姆縣的童婚率由65%下降至46.8%。此外,培幼會緊密與當地政府談判,推動地方政策變革,如電子化數據化婚姻和出生登記,目前已培訓4,044名登記員,並將進一步擴大試點。 我與一名參與培幼會反童婚項目的女孩愛絲(Oishi)(左一)對談,透過持續的教育及遊說工作,她直言已逐漸建立自信宣傳女孩的權益,更曾成功勸阻19宗童婚,令人鼓舞。 後記:不忍再有女孩被困...
Read More

尼泊爾女孩飽受雙重威脅 「月經之恥」與種姓制度成女孩噩夢

早前一部印度電影《M巾英雄》引起大眾對發展中國家月經問題的關注,同時讓全球的目光聚焦在當地女性長年因傳統禁忌所經歷的月經之痛。而除了印度,在鄰近同樣信奉印度教的尼泊爾,月經同樣一直是女性的一個禁忌,本來單純的一個生理現象,卻因傳統思想而淪為女孩之恥,令當地女孩飽受困擾,加上種姓制度依然盛行,令當地貧童屢遭欺壓,三餐不繼之餘,向上爬更成為遙不可以的一個夢。 被視為污穢 尼泊爾女孩或命喪「月經小屋」 今年1月初,我到尼泊爾探訪,了解到女孩不止會因為這個正常不過的生理現象而失去教育機會,更有機會失去寶貴的生命。 在尼泊爾,來經的女生往往會因為傳統思想而被視為污穢不潔,在偏遠山區的村落,來經的女性會被隔離在荒蕪且環境惡劣的「月經小屋」,有不少女孩在嚴寒中被困「月經小屋」,試圖生火取暖卻因通風不良而導致一氧化碳中毒身亡,或者被野生動物襲擊致死,每月都被逼經歷一段惶恐可怕的日子,生命更是危在旦夕。 與當地女童坦誠討論月經對她們學習以至生活的影響,當中不少分享令人震驚。信奉印度教,年僅15歲的尼泊爾女孩Smriti於13歲首次來經時被逼到鄰居家隔離11日,期間無法上學,亦不得與家中男性接觸,或者接觸水源等,令她苦不堪言。她亦清楚知道,為了女孩的福祉,這個禁忌必須被打破,她直言希望從身邊人入手,透過分享自身經歷,慢慢改變社會大眾對月經禁忌的想法。 Smriti表示會透過與朋友及其他社區人士分享其自身經歷,幫助女孩減低來經時的困擾。 灌輸正確觀念 與女孩攜手打破禁忌 國際培幼會一直重視女孩在月經問題上所遇到的挑戰,認為大眾不可輕視問題的嚴重性,並透過不同的工作坊,教導老師、家長、女孩甚至男同學有關生殖健康的知識,亦教導女孩製作可循環再用的布衛生巾,同時在學校興建私隱度較高、衛生及具有月經友善設備的洗手間及房間,讓女孩在來經時可以得到適切支援,同時鼓勵她們以正面態度面對月經。 培幼會為女孩提供製作可循環再用衛生巾的工作坊,並鼓勵男同學參與,希望他們更明白女孩的需要。 培幼會於25間學校設立月經友善的房間,包括床鋪、洗手設備、垃圾桶、生殖健康資訊的海報等,讓女孩來經時得到適當的休息及了解月經的知識。 種姓制度根深柢固 「賤民」女孩脫貧無望 除了探訪備受月經問題困擾的女孩,今次我亦探訪了受種姓制度壓逼的「賤民」女孩,了解種姓制度如何令當地女孩受到雙重打擊,因持續貧窮而失去教育機會,難以在艱苦童年中找到一線生機。 來到其中一個女孩Bina的家,其房子很矮小,只能容納兩處睡覺的地方,一邊是床,另一邊則用禾稈草在地下鋪成床,還有兩個已經發黑的枕頭,單是想像Bina每日過的日子就讓我心酸不已。但12歲的Bina並不是這個村落唯一活在困苦的女孩,由於這村落的人都屬於種姓制度的「賤民」階級,沒有土地,只能靠到別人的農地耕作賺取收入,更屢遭剥削,致令他們及下一代都難以向上爬。 12歲的Bina(中)屬賤民階級,一家沒有土地,令Bina被逼輟學。 在一個如此落後的村落,當孩子連三餐溫飽都成問題,更遑論一個接受教育的機會。尼泊爾學童本來可以享有免費教育,但受環境所逼,許多孩子都需要工作幫補家計,被逼輟學。Bina的父親早年因負債累累而結束自己的生命,遺下她、母親與弟弟相依為命,Bina五年前忍痛告別校園,下田幫補家計,卻因受嚴重剥削而只得一半工資(約每日港幣$10),令Bina及其家人未及走出父親負債的陰霾,又再被逼借貸度日,陷入惡性循環。 Bina更要到別人的蔗田工作,但受到嚴重剥削,只得應得工資的一半。 Bina希望可以重返校園,將來成為一位老師。 種姓制度與月經禁忌都是尼泊爾多年來根深柢固的傳統思想,令女孩受盡歧視及欺壓,這亦不是單靠她們個人的努力就能在一朝一夕改變過來,但我深信,我們每個人所踏出的一小步,足以成就女孩人生路上一個意義非凡的轉捩點。 請即支持國際培幼會「愛‧ 女孩」一次性捐款/ 月捐計劃,幫助更多女孩接受教育、爭取公義及追尋理想。 相片鳴謝:義務攝影師陸致佑先生

赤貧更顯動人親情 柬國孩子何以充飢

兄弟姊妹間爭零食爭玩具爭父母的疼愛,這些畫面或許每天在許多家庭中上演,這時候爸媽或許會搬出孔融讓梨的故事,教導孩子不要計較,把好的都讓給對方。但如果身處在發展中國家,手上的是當天唯一的食物,讓出去,自己就注定餓肚子,孩子又會如何抉擇呢? 營養不良成童年印記 窒礙孩子發展 在柬埔寨偏遠地區臘塔納基里省,高達九成的村民都是農民,多以種植腰果、稻米和木薯為生,但因這裡的降雨量驚人,每年平均雨量高達999.9毫米,以致水災頻頻發生,加上教育水平不高,村民無法改變生產模式,只可默默承受失收、無收入的日子,孩子更是首當其衝、身受其害的一群。 根據世界銀行的最新數據顯示,在柬埔寨,5歲以下體重不足及發展遲緩的孩子比例分別為13.8%及22.2%,而身處偏遠地區,僅以務農為生的家庭,子女發育不良的情況更為嚴重。九月中,我到柬埔寨臘塔納基里省探訪,就遇上查美(Cheim)一家,她的四個弟弟中,就有兩個患上營養不良。 一家七口,只能靠農耕為生。 12歲的查美正就讀四年級,其父母都是農夫,全家只有一小片種植腰果的農地及四隻雞,一家七口只得白米和瓜果果腹,五姊弟終日飢腸轆轆,查美比同年的同學長得較矮小,最小的兩個弟弟的健康檢查結果更顯示為營養不良,手腳都很幼小,查美更須於每天下課後及周日,餓著肚子到其他村莊耕作以幫補家計,上學、餓肚子、下田,就是這個小妮子,甚或更多柬國孩子的童年,他們自小的願望,或許卑微得只是三餐溫飽。 查美每天下課後及周日要到其他村莊耕作,幫補家計,難以專心學業。 這些白米和瓜果,已是一家七口好幾天的糧食。 兩歲的拿里長期營養不良,看到蛋糕比誰都興奮。 窮得只有愛 把最好的留給幼弟 在我們進行訪問前,我和同事先把一些小蛋糕分發予五姊弟,他們彷如視作天降甘露,我就知道,這些孩子,必定餓了很久,其後的一幕,卻讓我頓時暖在心頭。 查美最小的弟弟拿里(Ngary)只有兩歲,是其中一個營養不良的孩子,特別坐立不安,吃過自己的小蛋糕後,或許他從沒吃過如此美味的食物,便動手搶只得四歲的哥哥手上的蛋糕,十歲的二哥見狀即把自己手上的蛋糕一分為二,給予拿里,拿里卻不小心把半邊蛋糕丟在骯髒的泥地上,結果二哥把蛋糕拾起來,把手上乾淨的另一邊蛋糕,再給弟弟,弄髒的就留給自己。這樣純真的親情,並沒有因貧窮的洪流而被洗掉,反而來得更為真摯而動人。 這件小蛋糕或許是拿里吃過最美味的食物,才會動手再搶哥哥的蛋糕。 渴望一隻錶 只為不錯過任何一課 日夜只能為下一頓飯苦惱不已,五姊弟看似一無所有,但孩子最重要的資產,就是希望,慶幸姊姊查美在重重難關下,依然心存希望。她對我們說,她渴望擁有一隻手錶,我本以為是因為她的同學有一隻精美的手錶,讓她羨慕不已,一問之下才發現,原來因家裡沒有時鐘,她害怕會錯過上學的時間,才希望擁有一隻手錶,確保她每天都能準時上學。 查美特別喜歡數學,雖然中學離家十公里,但她仍然希望將來可以升讀中學。 查美希望將來成為一位老師,但在她身處的臘塔納基里省,女孩追夢其實難如登天。因為這裡的童婚率高達59%,換句話說,每十個兒童便有六個會於18歲前結婚,繼而輟學,而貧窮正正是幕後元兇。查美會否在這幾年,成為其中一個童婚女孩呢?這正是我擔心亦不願看到的事。 國際培幼會於當地成立「女孩天地」,讓不同人士合力打擊童婚。 培幼會於當地學校派發膳食,確保孩子獲得足夠營養,並以此吸引孩子上學,降低輟學率。 面對查美的境況,我清楚知道,多給弟弟一件蛋糕,或送一隻手錶給查美,亦未能改寫這一家的命運,只有確保社區裡的孩子都能接受教育,才能為孩子開創一個美好將來。而培幼會近年於查美居住的社區開展工作,致力幫助兒童改善生活,接受教育。工作包括為兒童興建學校及水利設施、提供獎學金、協助村民改善農耕技術,以及推動反童婚的工作,教育女童認識童婚的禍害。 您可以支持國際培幼會「助養兒童計劃」,幫助如查美和拿里的貧苦孩子,改善生活,並推動社區的長遠發展,讓孩子可以勇敢追夢,開展璀璨人生。 相片鳴謝:義務攝影師曾永楷先生

不一樣的柬國老師 單手撐起半邊天

在改編自真人真事的電影《我的破嗝Miss》中,患有妥瑞症的印度女孩拉娜,即使受身體抽搐及不斷打嗝的症狀困擾,遭旁人白眼,依然無阻她奮力追夢,成為一位受學生愛戴的好老師。而在毗鄰的柬埔寨,也有一位自出生就只得一隻手的女孩,在資源匱乏及受身體所限的環境下,堅持不認命不放棄的信念,在偏鄉之間春風化雨,只為讓更多孩子走出貧窮厄運。 幸得媽媽不離不棄 成就樂觀的她 出發前往柬埔寨前,我正閱讀天生沒有四肢的力克.胡哲所撰寫的自傳《人生不設限》,知道他兒時飽受歧視及欺凌,想像24歲的單手少女雅圖(Tort)同樣遭遇這些情況,嚐盡苦頭,但與她初次見面,她的樂觀積極瞬間打破我的一切想像。這個成長於柬埔寨暹粒一條小村莊的女孩,自出生就與七個兄弟姊妹長得不一樣,媽媽Kheny相信是因為懷著女兒時,時常因頭痛而服止痛藥,加上居所與醫院距離太遠而從未進行產檢所致。 作為兩子之母,我深深體會她既愧疚又心疼女兒的複雜心情,所以多年來她一直護女心切,擔心女兒的前路之餘,在別人用奇異目光看待女兒,甚至指其缺陷是一個詛咒時,Kheny更是第一個挺身而出大喊:「這不是她的錯!」,媽媽的態度亦成為雅圖在跌跌碰碰的成長路上最強大的後盾,讓她不論遇到怎樣的難關,聽到怎樣的閒言閒語,一覺醒來,她又繼續靠著一隻手,譜寫精彩的下一頁。 雅圖從不自怨自艾,臉上總是掛著燦爛笑容。 慶幸父母不離不棄,讓她有勇氣追尋自己想要的人生。 社區教育消除歧視 領會「生而平等」 除了得到媽媽的支持,自2005年成為國際培幼會的助養兒童,雅圖更感受到來自德國的助養父母越洋的一份溫暖,她的生命亦變得不一樣。在助養之初雅圖就收到助養父母寄來的信,信中表達「我們很高興可以有一個在柬埔寨的孩子」,雅圖感到前所未有的被重視。此外,我亦發現培幼會設立的「兒童天地」,為雅圖建立一個安全快樂的成長環境,因為她與社區的其他孩子透過不同的活動,學會保護自己、尊重他人及兒童權益的相關議題,致力消除歧視。 培幼會亦於當地興建學校及提供獎學金,讓更多孩子接受教育,改寫命運,更於社區設立健康中心,同時改善食水設備,為社區提供清潔食水,從多方面提升孩子及其家人的生活質素。 2005年雅圖獲助養,並收到助養者的信件,她一直珍藏至今。 放牛不忘讀書 只為扶助更多貧童 一直以務農為生的Kheny與丈夫從未上學,卻堅持讓所有孩子上學讀書,雅圖亦不例外。她對學習的堅持,更讓媽媽十分動容,「即使她要幫家裡放牛,也會帶著課本去,而她亦是眾多兄弟姊妹中唯一沒有輟學並順利畢業的」,Kheny欣慰地說。 住在高腳屋的雅圖一家以務農為生,她堅持不懈,力求打破宿命。 「我們無法改變過去,但我們可以改變將來」,這是雅圖一直堅守的座右銘,而她努力改變的,不只是自己的將來,更是很多柬埔寨孩子的未來,因為已升讀大學一年級的她,立志成為老師,現時在一間小學教授高棉語,並於圖書館為學生說故事,鼓勵課外閱讀,閒時更會到一間非牟利機構為貧苦孩子義務教授英文,雅圖更盼望將來學有所成,可以到高中任教英文,以單手編織更多孩子的夢想。 雅圖於社區一間小學的圖書館為孩子說故事。 現時她於非牟利機構為貧苦孩子義務教授英文,希望孩子跟她一樣,以知識改變命運。 還記得當年雅圖的身體缺陷被視為一個詛咒,今天她卻是家裡最堅毅、學歷最高,且對社區貢獻良多的一個孩子,實在教我感動不已。而在我與雅圖道別之際,我更看到她自如地在泥濘不堪的路上以單手駕著摩托車的一幕,更是讓我鼻子一酸,忍不住抱抱她,對她說了一句「I love you」,此刻我才首次看到,這個堅毅女孩眼眸裡的一絲淚光,但願將來不論遇上怎樣的挑戰,她依然掛著那熟悉的笑容,走向屬於她的康莊大道。 我將天生沒有四肢的力克.胡哲所撰寫的自傳《人生不設限》介紹給雅圖,之後亦將英文版本寄送給她,但願她能看見生命的無限可能。 雅圖單手駕著摩托車的一幕,讓我十分難忘。 您可以支持國際培幼會「助養女孩」計劃,推動孩子所在社區的長遠發展,讓更多女孩可以像雅圖一樣,繼續接受教育,勇敢追夢,開展璀璨人生。...
Read More

一句話摧毀一生 貧苦女孩月經之痛烙印心底

上月初,一個14歲的肯尼亞小女孩自殺了。 那天她來了月經,不小心沾污了裙子,老師在一眾同學面前說她很「骯髒」並罰她立即離開課室,女孩驚慌不已。 當天傍晚,女孩在母親外出打水的時候輕生了,女孩就是因為月經而結束了短暫的一生。 事實上,世界各地的女孩都面對着不同的月經問題,例如不少香港女生於求學時期都有過尷尬地遮掩校服裙血漬,又或是羞澀地問鄰座女同學借衛生巾的經歷;在發展中國家則有女孩連衛生用品都買不起。 上月中,我深入柬埔寨偏遠地區臘塔納基里省,探討當地女孩面對的問題,除早婚、童工、失學等問題外,月經問題也是一大重心。

柬埔寨女孩遊走夢想與現實之間 從不一樣的角度看童婚問題

多年來,我不時都會到發展中國家探訪,了解當地孩子,尤其是女童所面對的困境,並將議題帶回香港,喚起更多人的關注。當中,童婚近乎是個必然遇到的問題。在香港,社會上不乏講述童婚如何摧毀女孩夢想的故事,每個都讓人痛心;然而,角度都比較單一,多歸咎於兒童和家長缺乏教育、盲目跟從傳統習俗,但現實總比想像更多變、更複雜;今趟就讓我帶大家從家庭勞動力與入贅文化的角度看一個童婚的故事。

盧旺達女孩以頭運磚 每天只賺港幣$2.6?

盧旺達,非洲大陸上的「千丘之國」,埋藏著我們難以想像的大屠殺歷史及超過17萬名難民的故事。2018年10月,培幼會總幹事蕭美娟(Kanie)和大使劉心悠踏足這個九千多公里以外的國度,深入當地貧困村落,了解盧旺達女孩長年面臨的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