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培幼會推出全港首套《幼稚園守護兒童實務守則》預防幼童受傷害 免費向全港幼稚園派發 提供三項全新網上證書課程 到校面授工作坊
香港保護兒童會轄下院舍「童樂居」爆出虐兒醜聞,至今累計 34 名職員被起訴,引起社會高度關注,不少幼稚園業界及家長亦擔心不已,惟感束手無策。為加強公眾對「守護兒童」的認知,及鼓勵全港幼稚園實施《守護兒童政策》,國際培幼會(香港)編撰及推出全港首套《幼稚園守護兒童實務守則》(《實務守則》),獲21位專業顧問就內容修訂提供寶貴的專業意見。《實務守則》涵蓋以幼稚園暨幼兒園為主一系列於校內預防幼童受傷害的風險控制措施、解釋機構及教職員之「照顧責任」、建議與兒童相處之合宜界線、以及在機構創建兒童友善文化的關鍵,期望可以填補現行法規及程序未盡之處。該《實務守則》即將在四月份向全港千間幼稚園免費派發,培幼會亦會同時推出網上學習平台,加强與兒童相關機構之員工的守護兒童知識,預防兒童受虐。 伍絜宜慈善基金多年支持培幼會守護兒童工作,董事會成員陳凱豐先生冀望《守則》能造福幼兒教育界,保障兒童福祉。國際培幼會(香港)董事局成員梁賀琪女士(左)及總幹事蕭美娟博士(右)向陳凱豐先生(中)致感謝狀。 國際培幼會(香港)於3月30日舉行「共建『守護兒童之都』《幼稚園守護兒童實務守則》及網上學習平台」發佈會,介紹該會之「守護兒童政策」及《幼稚園守護兒童實務守則》,並演示了網上學習平台 — 國際培幼會「守護兒童」網上證書課程的功能。發佈會還邀請了幼兒教育界嘉賓五邑工商總會校董周慧珍女士、崇真會白田美善幼稚園校長伍蓮芳女士、以及路德會陳蒙恩幼稚園副校長黃小玲女士出席,就早前參與《幼稚園守護兒童實務守則》試閱計劃,分享經驗和心得。同場,亦邀請得立法會議員田北辰議員,BBS, JP、李浩然議員,MH, JP、狄志遠議員,SBS, JP及陳家珮議員,MH等發表評價,彼此交流寶貴的意見。 三位參與《幼稚園守護兒童實務守則》試閱計劃的校長崇真會白田美善幼稚園校長伍蓮芳女士(右二)、五邑工商總會校董周慧珍女士(左二)及路德會陳蒙恩幼稚園副校長黃小玲女士(左一)分享他們的看法以及在訂立「守護兒童政策」的經驗。 一眾關心兒童福祉的立法會議員包括田北辰議員,BBS, JP(中)、李浩然議員,MH, JP(右二)、狄志遠議員,SBS, JP(左一)、陳家珮議員,MH(左二)聚首一堂,期望業界能攜手保護兒童身心健康成長。 國際培幼會(香港)董事局成員梁賀琪女士致歡迎辭表示,「業界對『守護兒童』的意識及關注與日俱增,推出《幼稚園守護兒童實務守則》不單回應了社會需求,為本地教育機構釋疑解難,更有助鞏固兒童權益。感謝伍絜宜慈善基金之贊助、義務專家團隊及前線教職員的支持,讓我們一同建立兒童安全網。」國際培幼會(香港)總幹事蕭美娟博士介紹國際培幼會之「守護兒童政策」及《幼稚園守護兒童實務守則》時表示,「面對繁重職務及社會的期望,以及近年的虐兒事件都令教育工作者百上加斤,我們期望《幼稚園守護兒童實務守則》能為幼教界人士提供切實的實務參考,讓各幼稚園同工更自如地將守護兒童的理念融入在日常工作當中,以及透過網上自學資源平台令相關人士能快捷地獲得有用資源,掌握如何履行守護兒童的實則操作,以保障兒童的安全及老師和學校的聲譽。」 國際培幼會(香港)總幹事蕭美娟博士在發佈會上介紹國際培幼會之「守護兒童政策」及《幼稚園守護兒童實務守則》。 《幼稚園守護兒童實務守則》是根據國際培幼會「守護兒童政策」建議框架,結合幼稚園運作之實際需要,旨在向幼稚園提供一套全面的指引,包括學校應如何對不同的環境、措施及兒童作出風險評估及管理;學校應如何在人員的招聘、培訓及持續發展上建立「守護兒童」文化;學校的舉報機制及如何回應舉報等等;並附以各種情境處理研究分析及一系列文件範本,協助幼稚園及早制訂合適的「守護兒童政策」(Child Safeguarding Policy/ CSP)。... Read More
回應2023-24年度《財政預算案》公眾諮詢 – 增撥資源 協助兒童相關機構訂立「守護兒童政策」及提升兒童眼部健康
去年10月,政府發表施政報告,建議立法制訂強制虐兒舉報機制。國際培幼會(香港)認為除了訂立「強制舉報機制」以外,亦須加強本港守護兒童機制,防患未然,預防兒童受虐; 而我們亦發現在疫情下學童視力普遍變差。2023-24年度財政預算案發表在即,國際培幼會(香港)早前就財政預算案公眾諮詢,提出以下兩項建議,期望可於本年度表的《財政預算案》中,增撥資源,為兒童建立更鞏固的安全網,同時維護兒童身心健康。 一、鼓勵兒童相關機構訂立「守護兒童政策」 香港保護兒童會童樂居虐兒事件震驚社會,而本會於2021發表首個有關教育界「守護兒童政策」研究,結果顯示逾兩成受訪兒童表示在過去半年內在教育機構內曾遭受傷害/虐待,以及約十分一的受訪兒童表示曾於教育機構遭受體罰,兩者均反映兒童在機構內仍面對一定的傷害風險。政府應迅速採取行動,為兒童相關機構制訂具體方案,溯源根本,減少兒童在機構內受傷害的風險。 為確保兒童在機構內的安全,以及回應不同兒童相關機構在制訂守護兒童措施的需求,國際培幼會建議政府向兒童相關機構就以下兩方面提供足夠資源,鼓勵機構訂立「守護兒童政策」,為兒童建構安全環境: I. 增加兒童相關機構人力資源投放,包括增聘人手,或委聘外間專家顧問以協助制訂及落實「守護兒童政策」 II. 為兒童相關機構的內部員工和有與兒童接觸的相關人士提供培訓。 二、投撥資源完善學童眼科醫療服務,緩減疫情後視力變差的影響 多項研究,包括國際培幼會於2022年「兒童留聲台」項目中由兒童主導進行的研究均指出新冠肺炎對兒童有著重大的影響。國際培幼會致力推動兒童權益,包括參與權,我們有責任反映本地兒童對不同議題的意見,了解他們正面對的困難及改善方案。 I. 新冠肺炎持續近三年,不少兒童因長時間網課而視力變差。我們建議政府分配資源為4至16歲的兒童進行全面的眼科檢查健康及向有需要家庭孩子提供津貼,添置合適的眼鏡;為家長和學生提供專題講座,提高他們有關眼部健康及護理的意識。
培幼鉛筆義賣大行動2022財務報告
培幼鉛筆義賣大行動2022已於2022年10月21日至11月13日圓滿舉行。活動的籌款報告亦已完成,有關報告由DKNT CPA Limited義務審核,詳情請按此查閱。 再次感謝各界的慷慨支持!
國際培幼會「培幼鉛筆義賣大行動」展開 冀大眾踴躍支持 籌款助孟加拉兒童改善學習環境
國際培幼會(香港)於10月21日至11月13日假奧海城商場二期、德福廣場二期、黃大仙中心(北館)、大埔超級城D區及將軍澳PopCorn舉行第十屆「培幼鉛筆義賣大行動」。公眾可以在現場購買鉛筆(港幣20元一套)捐贈兒童,鉛筆會轉贈孟加拉及本港有需要的兒童,籌得的款項會幫助孟加拉兒童改善學習環境及添置學習所需。 國際培幼會董事局成員司徒廣釗先生、義務大使鄧麗欣小姐、張新悅女士及姜麗文小姐等嘉賓出席在10月21日假奧海城商場二期地下活動大堂舉行的「培幼鉛筆義賣大行動2022啟動禮」,並一同主持開幕儀式。一眾嘉賓拉動裝置桿,燈箱前的「培幼鉛筆義賣大行動2022」字句亮起彩燈,寓意為教育能夠幫助孩子開拓燦爛人生,並為鉛筆義賣活動揭開序幕。隨後,一眾嘉賓合照留念,呼籲大眾躍躍支持活動,為孟加拉孩子建構更理想的學習環境。 國際培幼會事局成員司徒廣釗先生(右二)及義務大使鄧麗欣小姐(左二)、姜麗文小姐(左一)及張新悅女士(右一)一同主持開幕儀式,為鉛筆義賣活動揭開序幕。 培幼會自2013年開始舉辦「培幼鉛筆義賣大行動」,司徒廣釗先生致歡迎辭指,感謝大家對活動的支持及參與:「活動已經舉辦到第十屆,我們很開心得到大家慷慨的支持,過去共收到超過20萬支鉛筆,籌得的款項亦已支持我們在發展中國家推動不同的教育項目,幫助孩子以知識改變命運。」 孟加拉是世界上最容易受到氣候變化影響的國家之一,頻繁的水災嚴重破壞孩子的學習環境,今年活動收集到的鉛筆,將會送給孟加拉的孩子及本地有需要的學童;籌得的善款將會用於支持培幼會在孟加拉的教育工作,包括修築孟加拉被洪水破壞的學校,令學生得以在安全、合規格的班房上課,又會興建洗手間等設施,改善學習環境,並為學童添置學習所需。 蕭美娟博士以聲音導航分享今年八月到訪孟加拉的見聞:「水災嚴重破壞孟加拉的學習環境,學校建築及供電設備被洪水破壞,近百名學生要擠在狹小且漆黑的課室上課,欠缺安全食水及衛生的洗手間,情況令人擔心。是次義賣籌集所得款項將支持培幼會在孟加拉開展教育項目,冀為孟加拉孩子提供安全的學習環境及添置學習所需,希望大家踴躍支持活動。」 公眾可以在現場購買鉛筆(港幣20元一套)捐贈兒童,同時可透過網上平台捐筆,為改善孟加拉學童的學習環境出一分力。 「培幼鉛筆義賣大行動」於10月21日至11月13日於假奧海城商場二期、德福廣場二期、黃大仙中心(北館)、大埔超級城D區及將軍澳PopCorn舉行。 「培幼鉛筆義賣大行動」商場活動日期 日期 開放時間 地點 2022年10月21日至24日 上午11時至晚上9時 奧海城二期 2022年10月27日至30日 上午11時至晚上9時 德福廣場二期 2022年10月31日至11月3日 上午11時至晚上9時 黃大仙中心(北館) 2022年11月4日至6日... Read More
回應施政報告 強制舉報以外 守護兒童機制應作整體配合
行政長官於10月19日發表施政報告,建議立法制訂強制虐兒舉報機制。國際培幼會(香港)對政府關注保護兒童表示欣喜。然而,培幼會認為,除了訂立「強制舉報機制」以外,本港守護兒童機制亦急須加強,才能讓相關兒童工作者及早預防及介入虐兒事件。 過去一年,兒童相關機構接二連三爆出虐兒事件,反映不少機構缺乏妥善制度預防兒童受虐。國際培幼會於2020年3月至2021年4月進行的研究亦顯示,逾兩成 (22.8%) 兒童過去半年在學校、補習社或興趣班內曾遭受至少一項傷害或虐待,包括與老師身體親密接觸、被老師體罰、被老師冷落或被同學欺凌。而在1991年已立法禁止校園體罰的背景下,更有約十分一 (11.2%) 兒童表示曾於教育機構遭受體罰。政府必須採取以下措施,才能讓相關兒童工作者在虐兒事件上真正做到「及早預防」和「有效介入」。 1.鼓勵兒童相關機構訂立「守護兒童政策」 • 虐兒事件的通報只是守護兒童的「次級預防措施」。為了及早預防虐兒事件發生,政府應制訂相關機構營運標準,並將其納入各部門的監管制度及津助兒童相關機構的要求當中,以鼓勵機構根據其標準訂立「守護兒童政策」,從一開始減低兒童在機構內的受虐風險。 • 培幼會早前參考各地區的相關法規及標準,制訂建議《守護兒童政策》框架,當中涵蓋四大範疇及二十項標準,期望能為政府及業界提供實證為本的參考,協助機構制訂《守護兒童政策》,保障兒童在機構內的安全。 2. 確保機構亦須負上守護兒童的相關法律責任 • 此外,政府在探討訂立「強制舉報」的同時,亦是時候改變以往「只將守護兒童責任往兒童工作者身上推」的思維,確保機構亦須負上守護兒童的相關法律責任,包括要求機構主管向當局通報機構内發生的懷疑虐兒事件、強制僱主必須為相關兒童工作者進行性罪行定罪紀錄查核等,讓機構有更大誘因在機構內預防虐兒事件發生。
兩大學生參與國際培幼會「Girls Take Over 女孩接管」活動 擔任高層職位 與本港歐盟代表見面 推動職場性別平等
為慶祝每年國際女童日 (The International Day of the Girl) ,國際培幼會自2016年起在全球各地舉行逾5, 200次「Girls Take over女孩接管」活動,透過讓年輕女性一嘗擔任要職及帶領專業團隊的滋味,使她們認識及發揮自己的力量,為其他女性爭取應有權利。在香港,第三屆「Girls Take Over女孩接管」已於今日圓滿舉行,今年培幼會聯同芬蘭駐香港總領事館及香港芬蘭商會合作,讓兩名女孩接管總領事及執行董事職位一天,賦權女孩推動職場性別平等。 在香港,實踐性別平等仍是長路漫漫,女性參與經濟活動的比率仍然落後於男性,男女收入的差距仍然十分懸殊,女性擔任高層及專業職位的人數亦屬偏低,而職場女性亦不時遭受性別歧視及懷孕歧視等。 今年香港「Girls Take over女孩接管」主題為「平等權力」,旨在打破社會對女性領袖的定型,證明女性同樣有能力成為社會上的領導及決策者。芬蘭作為推動及實現性別平等的先驅,更在世界經濟論壇(World Economic Forum)2022年性別平等排名全球第二。培幼會很榮幸今年邀請到芬蘭駐香港總領事館及香港芬蘭商會合作舉行「Girls Take over女孩接管」活動,提供寶貴的機會讓女孩接管總領事及執行董事職位,並就芬蘭與香港在實現性別平等方面交流看法,探討香港如何借鏡芬蘭經驗促進性別平等。 芬蘭駐香港總領事Timo... Read More
【國際女童日十年回顧】 改善女童權益進展緩慢 疫下多千萬女童面臨童婚威脅 2030年難全面消除童婚
聯合國自2012年起制定每年10月11日為「國際女童日」(International Day of the Girl Child),藉此提升大眾對於全球女童議題(例如教育不平等、童婚及性別暴力等)的關注,倡議各國推動女童權益,讓每位女孩享有平等權利。適逢今年是「國際女童日」舉行的第十個年頭,關注女童權益的國際兒童慈善機構國際培幼會(Plan International)發表報告,回顧全球在2012年至2022年十年間女童權益的進展。 培幼會發表報告,發現過去十年改善女童權益進展緩慢且不平等。受新冠肺炎疫情、氣候變化及地緣政治衝突等多重因素阻礙,童婚情況再度加劇,全球恐怕難以達成2030年全面消除童婚的可持續發展目標。 疫情加劇童婚 再多1,000萬女童面臨童婚威脅 報告提及,在過去十年間,雖然女童權益有所改善,包括女童入學率提升、部分國家立法禁止童婚及女性割禮等,但與此同時,在新冠肺炎疫情爆發後,2020 年童婚女童人數暴增,增幅更是25年以來最大,有多 1,000 萬女孩面臨童婚的風險。根據目前的情況,培幼會預計,全球將難以達成在2030年消除童婚的可持續發展目標。 暫未有國家全面實踐性別平等 報告指,在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 (SDG)性別指數中的 144 個國家中,暫時未有一個國家全面實現性別平等。要充分實現男女平權和機會平等,還是長路漫漫。培幼會估計,在教育方面實現性別平等仍需14年,消除男女政治參與差異仍需155年;若未能實現教育平等及消除性別歧視等,則仍需267年才能縮窄男女的經濟差距。 根據培幼會的報告,過去十年女童權益的重要成果包括: 立法禁止童婚及女性割禮:保護女童免受傳統文化習俗的傷害,例如 2020... Read More
首屆「培幼關愛企業及基金會頒獎禮」圓滿舉行 攜手同行 為兒童及女孩開創閃耀人生
為表揚及答謝企業夥伴及基金會對國際培幼會的長期支持,首屆「培幼關愛企業及基金會頒獎禮2022」已於8月19日圓滿舉行,在培幼會董事局主席韋安袓先生主禮之下,連同董事局成員梁賀琪女士及總幹事蕭美娟博士擔任頒獎嘉賓,合共向出席的21間企業及基金會頒發獎項 。 今年首屆舉行的「培幼關愛企業及基金會頒獎禮」,旨在答謝及表揚企業及基金會支持培幼會的工作,在促進兒童及女孩權益方面作出貢獻。頒獎禮一共頒發三個獎項,包括「培幼關愛基金會大獎」、「培幼關愛企業大獎」及「月經友善企業大獎」,共有21間獲獎企業及基金會的代表出席領獎。 首屆「培幼關愛企業及基金會頒獎禮2022」圓滿舉行,獲獎企業及基金會的代表出席頒獎典禮,並於領獎後一同與主禮嘉賓合照,見證此珍貴時刻。 嘉許企業及基金會無私貢獻 培幼會董事局主席韋安袓先生在主禮致辭時表示,感激在過去三年的逆境中,獲得企業及基金會的慷慨支持,讓培幼會能夠在艱難的時刻,繼續為兒童及女孩爭取應得權益,改寫他們的命運,冀未來繼續攜手同行,讓更多孩子在一個公平的世界健康快樂地成長。 藉此盛會,培幼會與得獎企業及基金會分享豐碩的工作成果,總幹事蕭美娟博士分享指,全賴得到伙伴的鼎力支持,讓培幼會成功舉辦多個籌款活動,集結資源,在發展中國家推行抗疫、教育及反童婚等項目,為弱勢孩子的生命帶來曙光。她續指,「月經友善企業大獎」的得獎企業不僅為員工創造月經友善的工作環境,同時協助發展中國家的女孩消除月經貧窮及月經羞辱的問題。 培幼會董事局主席韋安袓先生表示,展望未來,培幼會將繼續推動「愛·女孩」行動,致力讓全球兩億名女孩能夠學習、領導、自決及茁壯成長。 得獎代表分享與培幼會同行喜悅 除了頒發各獎項予獲獎企業外,大會亦邀請了畢馬威中國企業社會責任總監張弛女士、日本命力創辦人兼執行董事連舜香女士及恒益物業管理有限公司區域高級總經理林志華先生作分享,與一眾得獎企業及基金會共享與培幼會同行的喜悅。 蕭美娟博士表示,培幼會冀望未來繼續與得獎企業及基金會攜手同行,為更多兒童及女孩創造機會,開拓燦爛人生。 畢馬威中國長期支持培幼會在中國陝西省的項目,為弱勢女孩提供教育及技能訓練。畢馬威中國企業社會責任總監張弛女士分享指,企業實踐社會責任的同時,亦是在培育下一代,能見證貧困女孩逆轉人生,勇於追尋夢想,是畢馬威中國一直與培幼會攜手同行,改寫兒童及女孩命運的最大推動力。 日本命力持續支持培幼會「愛女孩」行動,致力促進女童權益,讓更多弱勢女孩免受童婚、月經貧窮及割禮等威脅。日本命力創辦人兼執行董事連舜香女士分享指,作為女企業家,尤其關注性別平等的議題,透過培幼會更深刻地了解到發展中國家女孩的困境。她表示,未來將繼續鼓勵員工參與培幼會的慈善活動,共同為女孩締造一個更美好的世界。 由恒益物業管理有限公司員工組成的「恒愛義工隊」是培幼會的強大支柱,協助翻譯受助兒童信件及準備活動物資等。恒益物業管理有限公司區域高級總經理林志華先生表示,很榮幸能夠帶動員工一起參與培幼會的慈善活動,為社會貢獻,令工作增添意義。 完整得獎名單 是次頒獎典禮的特刊文章已於2022年9月22日刊登於《信報》。
回應保良局虐兒事件 社署應採取「預防性監管」 鼓勵兒童相關機構訂立《守護兒童政策》
日前,社署在進行定期巡查時揭發保良局嬰兒組工作人員涉虐兒行為。事件牽涉一名工作人員粗暴對待6名幼兒,而保良局亦已將個案呈交警方調查,並勒令該員工停職。 國際培幼會(香港)欣悉社署對兒童住宿照顧服務機構的監管機制開始發揮效用。緊密的巡查制度有助署方全面了解幼兒的狀況,並在發現懷疑虐兒事件後要求機構及時跟進及改善機構運作。我們希望受是次事件影響的兒童其情況能夠獲得妥善跟進。 然而,揭發虐兒事件只是守護兒童的「次級預防措施」。為了進一步預防虐兒事件發生,社署亦應為兒童相關機構提供清晰的營運標準指引,鼓勵機構訂立「守護兒童政策」,從一開始減低兒童在機構內受傷害或虐待的風險。本會建議社署在檢討兒童住宿照顧及相關服務的過程中,修訂《服務質素標準》的第16項,說明機構應採取什麼合理步驟來確保兒童服務使用者免受侵犯,並將其標準及指引擴展至其他兒童相關服務的社福機構。 國際培幼會(香港)早前參考各地區的相關法規及標準,制訂建議《守護兒童政策》框架,當中涵蓋四大範疇及二十項標準(見附錄),期望能為社署及業界提供實證為本的參考,協助機構制訂《守護兒童政策》,保障兒童在機構內的安全。
全球飢餓危機響警號 立即行動挽救數百萬兒童生命
國際培幼會聯同五大國際兒童慈善機構發表聯合聲明,警告全球飢餓危機的威脅已響起警號,呼籲採取即時行動,挽救數百萬名兒童的生命。 世界正面臨一場空前嚴重的飢餓和營養危機,每分鐘都有一名兒童陷入嚴重營養不良,在情況最嚴峻的15個國家,如不及時得到援助,800萬名兒童將會因營養不良而喪命。 在全球各地,高達近 5,000 萬人生活在緊急或災難性的嚴重飢餓中。如果不採取即時行動,這場災難性的飢餓危機將對兒童的健康、營養、教育、保護和生存權帶來毀滅性的影響。 我們六個國際兒童慈善機構的總幹事藉此發表聯合聲明,共同表達對兒童遭受破壞性影響的關切。 16歲Motie Mulu來自埃塞俄比亞,她每天都要步行逾一小時尋找清潔水源。 我們必須在飢荒前採取行動 在 21 世紀,飢荒不應該存在,而我們亦應有能力阻止飢荒來臨。在2017 年,我們目睹集體行動對預防飢荒的力量。面對今次全球飢餓危機,我們有責任採取緊急行動,防止數十萬兒童死亡。 我們要銘記歷史教訓,在 2011 年的索馬里飢荒,造成260,000 人喪生,有一半是五歲以下的兒童,超過一半人是在宣布飢荒之前死亡。 在1948 年《世界人權宣言》中列明,糧食安全不是特權,而是權利。 作為與世界各地的兒童、家庭和社區緊密合作的組織,我們看到衝突、氣候變化、新冠肺炎疫情以及俄羅斯烏克蘭戰爭所產生的連鎖反應,每天都在造成毀滅性的破壞,威脅數百萬人寶貴的生命。 全球飢餓危機已經對兒童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增加兒童患有嚴重和急性營養不良的風險,威脅他們的生命。兒童在輟學時,同時面臨多重風險,包括與家人分離、遭受暴力對待、剝削、虐待及強迫勞動等。在重男輕女的文化中,面對糧食短缺的時候,女孩和婦女總是家中最後一個分到食物,為了溫飽,女孩更機會陷入童婚、早孕、輟學、性剝削和虐待的危機。 應對飢餓危機時,須優先考慮兒童的權利和需求。... Read More